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当然,国内一部分地区的大豆亩产也可以达到非常高。
比如西域生产兵团的一部分大豆田,亩产就可以达到230公斤左右,但这种产量的前提,是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上良好的水利,才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同样,阿美丽卡的密西西比河转基因大豆产区,平均亩产也可以达到220公斤左右。
问题是转基因大豆存在种源安全、基因污染、安全性敏感的问题。
而江淼精挑细选出来的DD28号,可以直接浇灌海水或者内陆湖的咸水,同时在粗放的管理下,仍然可以达到亩产183公斤,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品种。
只可惜,DD28号的抗寒不太好,没有办法承受15摄氏度以下的低温。
对此江淼倒是没有失望,因为这只是初代品种,接下来还可以在DD28号的基础上继续改良,甚至可以考虑在渤海湾的沿海盐碱地,开辟新的实验田。
不过,他暂时没有北上的想法。
一方面是不能太急,他去年才攻克了鳗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然后又培育了好几个草莓新品种,如果又拿出如此优良的大豆品种,很容易引起关注。
另一方面,自然是海陆丰公司的家底还不够雄厚,没有办法大规模投资,如果这个时候推出新品种大豆,一般的种植户可能不会买单,这不利于推广。
毕竟江淼搞的新品种,都是偏向于耐盐碱的品种,这对于普通农田而言,种耐盐碱品种和种其他品种,其实差距不会特别大。
他搞的紫花苜蓿、水稻,都是偏向于耐盐碱、耐干旱的品种。
之所以选择耐盐碱和耐干旱,就是因为国内的土地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盐碱地。
国内的盐碱地规模达到了9913万公顷,折合14亿8695万亩,几乎达到人均一亩盐碱地的程度。
其中有1.5亿亩盐碱地是具备改造潜力的,这也是国内不少农业研究机构在研究的方向。
但是容易改造的盐碱地,并不是江淼的目标,他看中的盐碱地,是剩下的十几亿亩难以改造的盐碱地,因为耐盐碱耐干旱品种,可以直接种在这些盐碱地上,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土壤改良。
哪怕有三分之一的盐碱地可以种植,这都是极其可观的突破。
国内从国外进口的大豆规模,巅峰时期也就一亿吨左右。
只要有三分之一的盐碱地可以种植,那种植面积就可以达到4.3亿亩左右,如果都种植DD28号,那亩产可以达到183公斤,4.3亿亩盐碱地就可以生产7869万吨大豆。
加上国内本来就有的大豆产能,那几乎可以完全替代进口的份额。
当然,完全替代进口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如果国内完全不进口,那全球大豆市场必然瞬间崩溃,到时候可不仅仅是阿美丽卡的农场主会损失惨重,南美洲各国和老毛子的农场主、农业公司也要跟着倒霉。
更何况不进口大豆,就很难压低贸易逆差,这会让其他国家更加不愿意采购国内的工业产品,从而让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孤立和贸易保护。
因此就算是江淼推出更加优良的耐盐碱大豆,估计种植面积也不会超过一亿亩。
如果超过这个面积,必然需要减少超过2000万吨的国外大豆进口量,这必然只能削掉一部分地区的出口额度。
这种影响会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
本来别人只能靠出口农产品、矿物来赚钱,现在一下子又砍掉一个每年上亿吨的大宗商品进口,别人没有了外汇收益,自然没有钱来进口工业产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会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大局,江淼的新品种大豆只会成为战略储备技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全力推广种植的。
估计会先种几千万亩,趁机压一下四大粮商ABCD的嚣张气焰,打压一下大豆的价格,然后继续维持大豆的进口规模。
没有办法,国内的工业产业链太可怕了,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工业产业种类。
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工业产品有足够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能,因此必须控制好贸易逆差的规模,避免其他国家太穷。
不然年年几十亿、几百亿的贸易逆差,人家又不是阿美莉卡,可以开核动力印钞机放水,肯定会有受不了的一天。
维持进口规模,就是一种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