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所谓机缘,却是来自千年之后。
在配合柯以轩做那套具有鲜明汉锦风格的“秋风洛水”
系列服装时,她遍访名师,殚思竭虑,接触并学习到了很多织锦知识。
关于月华晕裥的知识,便是由此而来。
虽然真正的月华晕裥,是成形于唐朝,一直兴盛到明清。
然而其发明之源,只能来自巴蜀。
自战国以来,蜀锦一直长盛不衰,但大多是通过颜色与经线的交错浮沉,而形成平纹或斜纹的锦面,称为经锦。
有心思精巧的艺人,多次发现如果在锦面上注意其经线的接须,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彩条锦。
彩条锦即为蜀地所首创,因这种接须的工艺十分精深,非老匠人而不能为。
即使邺地吴越等处竭尽所能地模仿,也因为符合条件的能工巧匠太少,产量不足而望之兴叹,其主打产品的锦绣,往往只能靠在平纹或斜纹的锦面上织出花草鸟兽纹样,而出现鲜明夺目的效果。
但在内行看来,这种鲜明夺目,又失于轻浮,远比不上彩条锦中的珍品那样大气典雅,有一种沉淀之后的静美。
至于月华晕裥就不必说,它的发明,又是因为彩条锦的织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才为“彩条晕裥锦”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也就是说,以邺地织室的能力,当然会有数名技艺娴熟的织工。
如果将月华晕裥的工艺教给了他们,在短期内是可以复制出这种锦来。
辛苑所献的那件襜褕,也的的确确是乙室所制。
然而月华晕裥工艺的发明,却绝不可能是邺地的织室!
因为,所谓的晕裥工艺,无论是后世所称的“月华”
还是“雨丝”
,在外人看来似是偶然,其实却经历了百年、甚至是数百年、上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也是数代人的心血智慧之结晶。
邺地织室如今虽有数百人,也有几个国宝级的老织工,又招收了不少熟工,却才建立不足十年!
“所以,这种工艺的源头,必定是在锦城,而非邺城!”
织成的解释中,当然隐去了后世等字眼,但崔妙慧仍是听得明明白白。
她万万没有想到,所有周密的计划,竟是由织锦上一个小小的工艺而露出了马脚,并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
伏后被鸠,马超被捕,辛苑与她,也不得不亡命于江湖。
益州多年经营,至此毁于一旦。
“崔女郎这辆衣车不错,虽然看似低调,却用的是朱檀,每道榫节都严丝合缝,想必便是在以坎坷著称的蜀道跑上百里路,亦不会有半分的拔缝脱榫。”
织成这番话,正是当初崔妙慧始入宫时所言。
如今想来,恐怕那时织成便已瞧出了她与辛苑的关系。
只可笑她二人为博其信赖,还在中宫之前演出一场兵戈相向。
也不知这甄氏,在那一刻是否腹中已冷笑多时?
崔妙慧一向自恃聪明,此时却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只欲钻入地下,才可暂解羞惭。
这个甄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