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于燕秀从地里过来还得十来分钟,俩人约定了十五分钟再打过来便挂了电话。
马书记虽然一把年纪参加不了高考,但是他对知青们的事十分上心,知道不少知青都有回城的梦想。
虽然这一年回城的名额放开很多,但是能回去占比依然很少。
如今高考恢复了,对于知青们来说则是多了一条通天大道。
马书记立马打开收音机,“恢复高考”
作为重大新闻自然被反复播放,此时正好广播里正在读这条新闻。
马书记立马打开广播,收音机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去,响彻农场。
“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备注1)”
“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备注1)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
(备注1)
正在闷头往办公室跑的于燕秀猛地停住了脚,抬起头看着农场的大喇叭,里面正在播送恢复高考的新闻,一瞬间于燕秀泪流满面,这几年的努力没白费,她终于等到了!
一时间农场里劳作的人都停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听着广播里的新闻,听了一遍还觉得不敢置信,好在很快广播又播放了第二遍。
广播播放完,马书记在喇叭喊了两声,估摸着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才说道:“大家也听到了,国家恢复高考,咱们知青都在招生的范围里。
这样,大家以连为单位报名,统计要参加高考的人选。
若是参加的人数有一半以下,那剩下的两个月不考试的知青就辛苦下,咱把任务都承担了,让考试的知青们好好复习复习;若是考试的人数在一半以上,那咱就轮流上工,尽量保证大家复习的时间。”
知青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地神情开始议论起来,刚来两三年高中毕业的新知青还好,他们学过的东西还没怎么忘,现在复习还是有机会的;那些来了七八年的老知青都有些犹豫不决,他们绝大部分在此结婚生子,书本上的知识早就忘的差不多的;而初中毕业就来的知青只能投以羡慕的神色,他们没上高中,也不敢想高考的事。
于燕秀则是初中生里的例外,她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家里人重男轻女对她并不算好。
于燕秀的母亲好面子,为了怕邻居说闲话勉强供她读完了初中,等她十六岁初中一毕业又恰好赶上哥哥取新嫂子,她就直接被送上了下乡的列车。
来的时候只带着自己的衣裳和一身铺盖,钱和饭票都没多给几张,也没考虑她在天寒地冻的东北穿什么过冬。
好在农场自己也种棉花,给新来的知青准备了棉袄和厚的被褥,于燕秀这才没冻死。
来这半年,殷玉瑶来了农场,俩人成了朋友,从那时候起殷玉瑶就让她自学高中的知识。
如今四年过去,于燕秀不仅早就自学完高中三年的知识,殷玉瑶让她抄录的《数理化丛书》,她都学完了。
除此之外,其他科目她也没落下,殷玉瑶给的书里面古诗词文言文背诵翻译都有,她背的滚瓜烂熟,紧跟形势大唱高调的作文也孰能生巧。
还有历史地理方面的课本,她也没相关的题做练习,干脆就把书都背下来了。
比起其他知青又激动又紧迫的情绪,于燕秀只剩下激动了。
大家讨论了一番,女知青们也想到了于燕秀,这些年于燕秀下工时间都在学习,以往大家都笑她魔怔白费功夫,如今都羡慕起她来了。
关系近的,有问借课本的有问借习题的,还有打探她学的如何的。
课本和练习册是不能直接给他们的,但是于燕秀同意让她们抄,可是抄也有先后,当即就有不少知青请假直奔县里的新华书店,想赶紧抢些复习材料。
因为殷玉瑶是看到新闻第一时间就“通风报信”
的,所以抢资料这块向阳农场占了先,买课本的买课本,买资料的买资料,可是书店也有限,没抢到的奔废品收购站找旧的,可能找到的依然寥寥无几。
有的不甘心,立马买票坐车准备去市里的书店抢,也有的准备回去,等明天再来,书店说接到通知了,明天还会再来一批书。
南德县,陈秋丽正好下夜班准备回家,临走时候想起有个采购备件的单子没上交,便找出来送去办公室。
把单子放在桌上,陈秋丽一眼就看到了今天新送来的报纸,顿时惊喜万分地扑过去,一目十行的将上面的内容看完。
办公室老大姐一边打着毛衣一边看了她一眼:“啥新闻啊,激动成这样?”
“楚大姐,报纸上写今年恢复高考了。”
陈秋丽激动的语无伦次,拿着报纸手都哆嗦:“真的要恢复高考了!”
“恢复高考能咋?你还能考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