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现在知道,这是星际通信中最原始的手段,被称为“太空狼烟”
。
由于电磁波在太空的高衰减性和高畸变性,广播的范围十分有限。
class=body在威慑建立时,人类已经初步掌握了引力波和中微子的接收技术,只缺少发射和调制技术。
人类要求三体世界传送的第一批技术信息就是关于这方面的,这使地球世界迅速掌握了中微子和引力波通信技术。
虽然与量子通信相比,这两项技术仍然落后,引力波和中微子的传输速度都限制在光速,但与电磁波通信相比已经高了一个层次。
class=body这两种传递媒介都具有极低的衰减,因而具有极远的传送距离。
特别是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理论上一束经过调制的中微子,可以把信息传到已知的宇宙尽头,所产生的衰减和畸变也不影响信息的阅读。
但中微子束只能定向发射,引力波却可以向宇宙的所有方向进行广播,于是,引力波成为黑暗森林威慑的主要手段。
class=body引力波发射的基本原理是具有极高质量密度的长弦的振动,最理想的发射天线是黑洞,可用大量微型黑洞连成一条长链,在振动中发射引力波。
但这个技术即使三体文明也做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简并态aeub:tye=noterefimgaltclass=bdFootnotesrc=$bdFootnote
a物质构成振动弦。
这种超密度弦的直径仅有几纳米,只占天线整体的极小一部分,体积巨大的天线大部分只是用来支撑和包裹这种超密弦的材料,所以天线总质量并不太大。
class=body构成振动弦的简并态物质原本在白矮星和中子星内部存在,放在常规环境中会发生衰变,变成普通元素。
目前人类能够制造的振动弦半衰期是五十年左右,半衰期一到,天线就完全失效,所以引力波天线的寿命是半个世纪,到时需要更换。
class=body引力波威慑第一阶段的主要战略思想是确保威慑,计划建造一百个引力波发射台,部署在各大洲的不同位置。
但引力波通信有一个缺陷:发射装置无法小型化。
引力波天线体积巨大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昂,最终只建造了二十三台引力波发射器。
但使得“确保威慑”
思想被否定的还是另一个事件。
class=body威慑建立后,地球三体组织逐渐消失,但另一类与之相反的极端组织——信奉人类中心论,主张彻底消灭三体世界——却发展起来。
“地球之子”
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
威慑纪元6年,“地球之子”
对设在南极大陆的一个引力波发射台发动袭击,企图夺取发射器,进而掌握威慑控制权。
“地球之子”
出动三百多名武装人员,使用了包括小型次声核弹在内的先进武器,加上该组织在发射台内部潜伏的内应,袭击险些得手。
如果不是守卫部队及时炸毁了发射天线,后果不堪设想。
class=body“地球之子”
事件在两个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人们意识到引力波发射器是一个何等危险的东西。
三体世界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地球在对引力波技术传播严加控制的同时,很快把已建成的二十三个发射台缩减为四个,其中三个分别位于亚洲、北美和欧洲,剩下的一个就是太空中的“万有引力”
号飞船。
class=body所有发射器的启动均采用正触发,环太阳核弹链采用的负触发方式已没有意义,因为现在的情况与罗辑单枪匹马建立威慑时已大不相同,一旦执剑人被消灭,别的人或机构可以接过威慑控制权。
class=body最初,庞大的引力波天线只能在地面建造。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威慑建立十二年后,三架发射天线和相关设备都移到地层深处。
然而人们清楚,几十千米厚的地层对发射台和控制中心提供的保护,主要是针对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对于三体世界可能发动的攻击则意义不大。
class=body对于用强互作用力构造的水滴,掩护引力波发射器的几十千米地层如同液体一样,可以轻易穿透。
class=body威慑建立后,航向太阳系的三体舰队全部转向,这是可以用人类的观测技术证实的。
人们最关心的,是已经到达太阳系的十个水滴——强互作用力宇宙探测器的去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