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家里有了内眷,家里头的事务就顺畅了,之前女主人不在,下人们又不能事事找沈陵,文以苓一回来,家里就像样了。
就是委屈了沈全和方氏,好不容易熟悉了京城,又到了淮南府,本来淮南府离建康府这么近,沈陵想让他们在建康府多待一待,想他的时候来看看他就行。
但沈全和方氏更想儿子和孙子,就算无聊寂寞他们也乐意。
这回文以苓也是不知道该给他们找什么事情做了,通判府也没得种菜的地方,到底不是自己的宅子,也不能随意改动。
沈陵更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他已经大概熟悉了手里的事情,做地方官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如果是个得过且过的,你可以万事不管,让下面的人不要烦你。
只要地方不出大乱子,等你的任期一满,拍拍屁股走人。
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此时的官员没有什么民生指标、经济指标,政绩考察相对比较单一。
许多时候百姓认为一个官员好不好,也很简单,他能不能断得一手清白好案,就成了百姓心中青天大老爷的标准。
在这样单薄的标准下,谁还会去关心民生,当地的经济。
所以作为地方官,断案还真的很重要。
古代地方,军事、行政、司法权利都搅合在了一起,这个朝代地方军事权利稍弱,地方设立军事点,除了边防要地,地方根据城市规模,朝廷规定了军队人数,数量是不多的。
、
但沈陵觉得这种职能的不清晰以及评定标准的不具体,最后这个体系**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社会变革也就开始了。
下了地方后,沈陵原本觉得自己跟着金大人就可以了,如今沈陵才发现,这远远不够。
并非大人做得不好,而是沈陵觉得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
先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那两个文书沈陵要看一看可不可用,刚上任,沈陵也不敢把太机密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把一些无关紧要让他们做一做,一是看他们的能力,二是多接触总归能看得出底细。
韩文书话虽不多,但每次交代下去的任务都会尽快完成,而且质量还可以。
相反那个丁文书,话是一套一套,每次交代他的事情都很敷衍。
可能是这些年科举养成的,他对工作有些吹毛求疵,不是太能容忍丁文书这样的人,尤其还是自己的下属。
不过他新官上任,能派给他做文书,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沈陵打算先按兵不动,徐徐图之。
但他也有了侧重,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会选择交给韩文书。
他到的时候正好是秋季,赶上了秋收,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秋收过后要收田赋。
按照本朝的制度,本朝的田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米麦等主要粮食,一部分就是钱银。
金大人把他招过去道:“孝原,本官年纪大了,到底不如你们年轻人灵快,这田赋之事,就全权交与你。
不用担心,好好做,若是有何不懂,尽管来问本官。”
通判本身也是负责家田的,只不过如今他再多做一些罢了,沈陵领命:“下官遵命,谢大人器重。”
坐最高领导的好处就是一声令下,其实不用自己怎么费心思,都是下面的人在办理,归府城管的田地主要是郊外的村庄,其余的都是归府城下面的县,县收完税,再报上来。
沈陵只需要吩咐下面人去传话去做事,在规定的日期内,等结果就成。
不过沈陵还是打算到村庄上去看一看,看一看今年的收成。
沈陵做平民的扮相,到郊外的村庄上去看一看,近郊都是大户人家的庄子,这也是土地兼并过来的,上面越来越有钱,贫民没有了土地,只能租或是做庄户,层层剥削之下,生活只会越来越困难。
他实在不愿多想这种事情,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无力。
到了远一些的村落,沈陵假装是来路过的商人,来这儿歇个脚,地里的麦子都已经收光了,老人小孩在地里捡着麦穗。
沈陵搭话道:“老人家,你们这儿今年收成怎么样?”
老人直起身把麦穗放兜兜里头,拖长了调调:“还能怎么样,饿不死,也活不好,没碰上灾年已经是万幸了,老天爷赏饭吃。”
沈陵最近学了点淮南话,淮南话和南京话都属于江淮方言,但还是有差别的,他特地学了一下的。
如今会说官话的到底比较少,除了商人和读书人,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家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