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五代至宋政治家、史学家。
王溥自幼便展现出对学问的无比热爱,他勤奋好学,书籍几乎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
在后汉乾佑二年,即公元949年,他凭借卓越的才华,在进士科考中一举夺魁,荣膺状元之位,随后被授予秘书郎的职务。
在周太祖郭威麾下,他先是担任枢密副使,后晋升为枢密使,期间更是随军平定河中叛乱,以卓越的谋略被郭威招揽为幕中重臣。
及至郭威登基称帝,王溥的仕途更是扶摇直上。
广顺四年,即公元954年,他不仅晋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更在同年见证了柴荣的即位与显德新纪元的开启。
面对北汉趁虚而入的危机,王溥力排众议,尤其是大官僚冯道等人的阻挠,坚决支持周世宗亲自挂帅出征,最终大获全胜,彰显了其非凡的胆识与远见。
显德四年,世宗南征告捷后,又挥师西进,王溥慧眼识珠,举荐向拱为将,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因此,他荣获礼部尚书之职,并监修国史,与宰相范质共同参知枢密院事,权倾一时。
宋朝建立后,王溥更是进位司空,地位显赫。
然而,王溥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乾德二年,他卸下了相位,转而担任太子太保,之后陆续加封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直至太平兴国元年被封为祁国公,享尽尊荣。
然而,天不假年,太平兴国七年八月,这位博学多才的智者溘然长逝。
王溥一生酷爱学习,其学识之渊博令人敬仰。
他主持编纂的《唐会要》一百卷与《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详尽记录了唐及五代时期的国家制度、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珍贵史料,更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同时,他也开创了“会要”
这一史书新体例,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他的其他着作如《王溥集》二十卷、《翰林酬唱集》一卷等,虽已散佚,但仍能从中窥见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卓越的文学才华。
人物3:刘崇(895年-954年),即北汉世祖,称帝后改名旻。
沙陀族,太原人。
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一说从弟)。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皇帝(951年-954年在位)。
刘崇早年沉湎于酒色与赌博之中,直至二十余岁,方投身河东军,踏上军旅生涯。
在刘知远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他因才干出众被委以都指挥使之重任。
后汉王朝鼎立后,刘崇仕途亨通,相继担任太原尹、北京留守及河东节度使等要职。
然世事无常,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后汉宫廷风云突变,枢密使郭威趁势而起,改朝换代,建立了后周王朝。
次年(公元951年),刘崇于太原自立为帝,延续后汉国号与乾佑年号,史称北汉,以此寄托光复旧朝之宏愿。
北汉虽小,资源匮乏,刘崇却展现出非凡的坚韧与决心。
他厉行节俭,不事奢华,未建宗庙宫殿,削减官员俸禄,以节流养国。
同时,他深谋远虑,积极寻求外援,与辽国缔结深厚盟约,两国以父子之国相称,刘崇尊辽帝为叔,自称为侄皇帝,并获辽册封为大汉神武皇帝,从而获得了强大的外部支持。
借助辽国的援助,刘崇多次向后周发起挑战,然天不遂人愿,数次征战均以失败告终。
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刘崇认为这是反击的绝佳时机,遂向契丹求援,再度挥师南下。
然而,在高平之战中,北汉联军遭遇重创,刘崇孤身逃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局势急转直下。
后周军队乘胜追击,将太原城团团围住,长达两月之久,却始终未能攻克。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困境,刘崇忧心如焚,最终积劳成疾,不久后便溘然长逝,留下了一段壮志未酬的悲壮史篇。
喜欢乱世枭皇:柴荣请大家收藏:()乱世枭皇:柴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