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120章第120章
时光飞逝,两年半似乎就是弹指间的事儿。
今天是第三批实验水稻收获的日子,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快到小腿高的水已经被排干净,经过几日的晾晒土地软硬适中,正适合下地收割。
常念站在稻田边上看着颗颗饱满的稻穗十分满意,要不是前年秋日里一下子得到了好几种稻种,他倒也想不起来改良稻种。
他对农学并不算精通,关于水稻杂交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不过怎么说呢,没吃过猪肉倒也见过猪跑,折腾了两年真叫他搞出一点名堂来。
根据刚刚收获完的五十亩稻田产量计算,这个被他叫做龙粳零九的亩产量竟然是粟米的一点五倍。
要知道水稻亩产量追上粟米产量,那也是到了唐朝的事儿,然后从那时起一点点发展,才形成北麦南米的主食观念。
龙粳零九上一次小范围试种的品质和产量都叫常念满意,见大规模种植也没出什么问题,那等到明年开春,就能将龙粳零九的稻种分发到下面的府城郡县了,以后便改种这个稻种。
后面,他还要根据龙粳零九稻种的特性优化种植方案,争取能将他的产量再提升一些。
龙粳零九优秀的产量就连地里忙碌的人也能一眼瞧出不同,有与常念熟识的,忍不住要过来夸赞两句。
“祭司,这稻米长得可真好,瞧这比去年的稻米能多收成不少。”
常念呵呵一笑,“你看出来了。”
那人挠挠头,“俺跟着祭司种了几年稻米,现在也能瞧出一点。”
“很不错。”
常念赞道。
那人被夸的脸一红,想了半天没再憋出什么话,赶忙转头回地里干活。
要说比水稻产量提升的更快的还是延越的发展,两年半的时间,延越的领土面积基本已经达到了晋豫两省加起来那么大。
延越的扩张十分均衡,以主城平昌城为中心,东南西北向外延伸的距离几乎无甚差距,都在六七百里左右。
如有事快马日夜兼程,一天便能到达各方边境。
部落起初的规划并非如此,因为同时兼顾庆安城和黎安城的建造,所耗人力物力甚多,西、北两个方位不着急扩建,但实时所迫,推着延越不得不再次扩张。
庆安城和黎安城建造无形中给附近几个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们也开始效仿延越,接纳许多中型部落的纳降。
不过比起延越的整合重建,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最后搞出来的更像是各地诸侯割据的形式。
这些部落名义上隶属于某个城,但城对其的掌控力如何却并不好说。
如果要是哪一天城中出事,是否能有效调动这些“地方诸侯”
为其所用,还尚未可知。
延越则不然,延越不但权力中心在主城,而且无论府城还是郡县的核心官员都是首领和祭司的心腹,调动起来可以说如臂使指。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造庆安城和黎安城那年,北方发生了一次规模十分庞大的兽潮,这可能跟那一年气温比往常低有关系。
北方很多部落都受到波及,就连大部落也难幸免。
雍祥城在北方,因为底蕴雄厚并未受太大影响,反倒是趁着兽潮的势,大举将许多部落收入麾下。
这些部落本就遭受兽潮袭击,无法再承受任何打击,即使再不情愿也得加入。
除此之外,雍祥城不知在哪儿听说的,加入延越的部落都要每年上缴税费。
他并未弄清缘由,只跟着有样学样,叫这些新加入的部落缴纳税费,缴纳不起的直接挑人抵税,弄得许多部落怨声载道。
他们不知道,延越虽然向新加入的部落收取税费,但那也是在延越给了种子、农具、建房等诸多帮助的情况下。
待到秋日收税,即使扣除上缴的税费剩余的粮食也足够自己族人吃用,且日子也比曾经好过不少。
最直观的就是那年冬天十分寒冷,但加入延越的这些小部落没一人被冻死饿死,这要是放到以往他们想都不敢想。
所以,虽然需要每年都上缴税费,他们心中也是十分乐意的。
毕竟,如果离开了延越,哪儿去找种子,哪里搞农具,谁卖给他们有机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