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但是他还没有生起加行位中的这种智慧,没有加行智慧,内心当中很多的妄想、执着,怎么办呢?他就依止对无上菩提的追求,对有情众生的悲悯,这样的愿力,一步一步的拜佛、持戒,一步一步的趋向唯实的真实性,这个都叫资粮位。
那么这种资粮位当然他障碍很多,他的色身有障碍、病痛、老病死,内心有很多的烦恼障碍,他怎么度过资粮位的一大阿僧衹劫呢?这以下说出个道理:
此位菩萨,发起大菩提心,亲近真实善友,作意勤求正觉,修集福智资粮,以此四种胜力,唯识义虽深信解,而于我法二取随眠种子,止观力微,犹自未能伏灭,但能伏于分别二执之现行耳!
资粮位的菩萨当然是在三界打滚,打滚的时候他的身心有诸多的障碍,但是他内心当中有四种力量在支持着他:
第一个,“发起大菩提心”
——誓愿力:他不断地在佛前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虽然这四个目标他一个都没有完成,但是他不放弃这样的努力,他不断的在佛前发愿,告诉自己要往这个方向走,这个叫誓愿力。
第二个、“亲近真实善友”
——善友力:他也知道他的烦恼粗重,止观薄弱,他一个人不敢住茅蓬,怎么办呢?依众靠众,亲近善知识,每天听经,听闻善知识的开导,而且跟同参道友在一起依众靠众,靠大众的摄受力,使令他不敢放逸。
第三个、“作意勤求正觉”
——作意力:他不断的在静坐的时候,思惟生死的过患,思惟涅槃的功德,来勉励自己要精进,不断的作意。
第四个、“修集福智资粮”
——资粮力:有事没事的时候,他要修习布施、持戒、忍辱,修习福德的资粮;偶尔听闻佛法闻思,积集智慧的资粮——资粮力。
依止誓愿力、善友力、作意力跟资粮力的支持,就一步一步的迈向到圆成实性。
但他的内心当中烦恼粗重,跟环境接触的时候,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跟现行不能够调伏;因为止观力薄弱,都不能够调伏,当然也不可能消灭,这个叫资粮位。
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天台宗智者大师给他一个名称叫外凡——外凡位。
当然他是个凡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烦恼没有断。
为什么叫外凡?因为他心游理外,内心当中跟真理相应的时间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心随妄转,不过这个地方我们看注解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求住的这个“求”
字,我不知道诸位是不是有人受过菩萨戒?菩萨戒它戒体的安立就在“求”
字——就是你要发愿。
就是说虽然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没有断除,有无量无边的善法我们都没有成就。
但我们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希望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时候你的菩萨戒体还是在的。
所以菩萨戒有它的戒体,这个戒体在《瑜伽师地论》上叫种性,戒体生起戒行,就是说你的戒行:三聚净戒——断恶、修善、度众生,你都还没有做好。
断恶我什么都没有断;修善我什么善也没有修,度众生我一个众生也没度,但是你的戒体,你安住菩萨种性,你没有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你从来没有放弃要对众生的度化,你那个意乐还在,你的戒体就还在。
有一天你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你不在追求无上菩提,你自甘堕落,你想来生做人也不错,不一定要成佛;看众生那么可恶,众生我不度了,你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菩萨戒体就消失掉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看论文你要知道,“求住唯识性”
,你要对无上菩提跟度众生的追求放弃了,那么你所修的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资粮力,就不是成佛的资粮,因为你的种性已经失掉了,那么你这个叫人天果报,就是一般的善法。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就是说资粮位的菩萨十信位,外凡位,他心中有很多的障碍,但是他就是靠着愿力的支持,还有他对生命的正见,那么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要经过一大阿僧衹劫,就是他对三宝的信心、对成佛的愿力,还有对佛法的正见三个资粮。
不过这个地方在《瑜伽师地论》讲的详细,说菩萨的发愿有两个,我们一般发愿一个是上求佛道,一个是下化众生。
但是在实际的实践上会有所偏重:
《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有二种:一者悲增上,二者智增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