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好,我们看第五的究竟位:
五、究竟位。
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究竟位就是成佛。
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总是想:学佛,那么什么是佛的境界?佛的内心跟我们有什么差别?我们看天亲菩萨怎么说: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佛的体性跟作用,先看他的体性,佛的体性有两个:第一个是无漏,他内心当中有大涅槃的功德,所以他没有这种烦恼障、业障、报障的漏;其次他是不思议善常,不思议善常是讲到他菩提的功德——大菩提,他的善法是常,常就是相续不断的生起,不过这个地方的善是偏重在智慧,后面讲到四智菩提。
就是佛的内心当中依止的功德有两个:一个是涅槃,一个菩提。
这样子功德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有安乐的功德,他能够自己安乐,也能够安乐有情;第二个解脱,他能够解脱两种生死,简单的说就叫做“法”
,这个法就是清净法身,大牟尼名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后面的注解,大家可以自己看,很容易清楚。
我们提出两点来说明就够了:
一、无漏
这个漏,我们把佛的心,从一个有漏无漏的差别做一个说明。
大乘小乘讲到八相成道的时候,对佛的心有漏无漏有点争议。
小乘的学者是认为佛陀他一出生的时候是有漏的,怎么知道呢?他还会娶妻生子,所以他当然有烦恼,要不然他怎么能够娶妻生子呢?他什么时候开始无漏呢?他要到出家成道以后,才正式的无漏——小乘的学者是这个看法。
但大乘的佛法是不同意这个看法,认为佛陀是示现,说佛陀是早就成佛了,他怎么可能有漏?久远劫成佛,他是依止他的愿力而做的一个示现。
就是说佛陀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无漏。
所以小乘的学者他比较用行为本身来判断漏不漏,那么大乘本身是依止内心,佛陀即使示现取妻生子,他的心还是无漏,他不管是做什么事“此即无漏界”
,他不可能再有烦恼,不管是粗的烦恼,微细的烦恼,任何的烦恼一点都不可能有。
这第一个。
二、常
第二个佛陀所生的自利、利他的功德是常,这个常字很重要。
小乘的学者一直认为佛陀灭度了,所以他认为拜佛没有意义,你忆念佛陀也没有用,你念阿弥陀佛也没有用,因为佛陀灭度了,你呼唤他的名字他根本听不到。
大乘佛法不同意,大乘佛法是认为佛的心是常住的,深信诸佛皆充满,法身是常住的。
所以你现在去呼唤阿弥陀佛的圣号,他是听得到的,佛陀是从来没有灭度的。
第一个是无漏,第二个是常。
佛陀的明了心识是恒久住世,所以我们在大乘佛法,顶礼常住十方三宝,常住怎么说?就是佛陀没有灭度,当然我们眼睛看不到,但是我们眼睛看不到不能表示说不存在,你也没看到美国,但是美国还是存在。
就是说我们对佛的心有两个地方要知道,第一个他是无漏,第二个他是法身常住。
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拜佛才能够得到感应道交。
这两个观念你懂,后面的论文你就看得懂。
看甲三的结示劝修,我们《唯识三十颂》学完了,用一个偈颂跟大家互相勉励:
甲三、结示劝修
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
已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
——《般舟三昧经》——
──释《唯识三十颂》直解竟——
整个唯识学的内涵我们是分成两个:一个是甚深见,一个广大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