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打井打到一百米,再打下去,水就变成了苦水,人畜不能吃,庄稼也不能浇了。
吃水还要从十几里之外的地方花钱去买。
学校的老师吃不上水,学生上学时,就用矿泉水瓶子带,每人每天带一瓶,供老师用。
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些妇幼老弱。
市县领导实地考察完,谁也说不出话,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摆到了面前,想坚守已经不可能了,只有移民。
于是政府到新疆的昌吉、奎屯等地,与之做了衔接,他们答应接受一部分移民。
回来后,就开始组织移民。
先做动员,又给每人发放了二百四十元的安家费,才有人报了名。
于是,一批一批的生态难民,哭爹叫娘地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
“碱大水苦尘土扬,沙进人退耕地亡。
强男倩女早走光,妇幼老弱别农庄。”
一幅幅生别死离的场景便从镇番县的北部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这是大家不希望的,但是,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当送行的县、乡镇干部从新疆返回来后,却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以抚平的失落。
红沙窝村的情况虽说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已经显露出了危机的信号,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地下水位每年以一至两米的速度在下降,一口新井,用不了两年就没水了,成了一口废井,再打一口井,还要投资二十多万元。
摊到每户,也要几千元,仅这一项,就使好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不种地,不行。
要种,就得投入。
可这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好多家庭拿不出打井的钱,只好靠银行贷款来支付。
一般的家庭尚且如此,杨二宝的农场就更难了,他不投入,就没人包他的地,一投入,都是大数字。
每年下来一算账,鼻子大过了脸,全部收入加起来,还抵不上打一口深井的费用,更何况,他的地在荒漠隔离带,水位要比村中的还有深。
村中打一口井需要二十五万,他就得三十万。
善于算账的杨二宝自然明白,与其这样种下去,还不如让它废弃了。
但是,一想到他投进去的一百多万,想到还背负着银行的六十多万元的贷款,心又不甘。
难道我杨二宝就这样垮了吗?他就像一头拉着破车的老牛,上到了半山腰,上,上不去。
下,又下不来。
想放弃,又心存着一丝希望,不放弃,一年一年地跟着赔。
搞得他真是欲罢而不能!
他本想在他的有生之年,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给子孙们留下一笔可观的财富。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家底子被他折腾光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命呀,这都是命。
该他倒霉,想躲也躲不过去。
当初,他要是听上老伴的话,冷静一下多好,也不至于到今天落了个鸡飞蛋打。
这年的秋天,是杨二宝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秋天,这是二oo二年的秋天,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十多眼深井全部干枯,迫使他不得不无奈地撂荒了他的农场。
左方右圆出了名的杨百万,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穷光蛋。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无情。
村人知道了,众说纷纭。
有人幸灾乐祸,说人算不如天算,你杨二宝再聪明,也算不过老天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