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一天结束后,行情报告很快就送到了各大基金经理的办公桌前,这些基金经理在期铜市场或多或空地持有不少仓位。
不得不说,这些精英们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专门地盯在某个市场上,有色金属只是他们投资策略中的一个环节,所占仓位只是他们总仓位的一小部分。
就好像大名鼎鼎的德鲁肯米勒,他不仅要负责量子基金的资金操作,而且时不时还要关注他自己的对冲基金。
不过即便是再忙碌,这些人依然对期铜市场的走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原因无他,都是因为期铜这一年的价格上涨过于强势,使得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都将目光投向这个市场。
从年初的均价2000美元每吨上涨到如今的2600美元每吨,期铜的涨幅已经超过了30%。
换句话说,如果单纯以交易所提供的杠杆来操作的话,年初的一手合约如今的收益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00美元,而保证金方面只需要4500美元,收益率超过300%。
这样一个收益率放到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是极为显眼的,也难怪众多的基金经理们都将目光聚焦在期铜市场上。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期铜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好,即便是在做错方向的时候,这些对冲基金也能够及时地止损离场。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理想情况,事实上这个期铜市场的标准合约都是三个月的,到一定时候就需要换仓,并不能够长期持有,而且再一次进场的时候不一定能够以最低价位建仓,因此即便是做对了方向,收益也没有理想情况中所说的那么夸张。
但是对于美国的对冲基金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经纪商提供的杠杆再次拉大仓位,一般都能做到三十倍的杠杆。
如果他们的账户盈利情况良好,则经纪商可能提供更多的自有资金供这些基金使用,更高的杠杆都不在话下。
CARL&PAULASSETMANAGERMENGTCOR.(卡尔和保罗资产管理公司)就是这样一支使用高杠杆的对冲基金,从今年初以来,他们在期铜市场上获取了超过500万美元的收益,这对一支资金管理规模只有1000万美元的基金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于基金经理之一的卡尔·杰克逊来说,他已经幻想着在来年再发一支到两支的基金。
“卡尔先生,这是您要的报告!”
这一天主要的交易都完成后,已经是华灯初上,不过在卡尔保罗公司临时在伦敦租借的办公室内,仍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交易员们还身兼着临时分析师的责任,他们负责将各大投行和券商们关于有色金属的交易资料汇总整理后,交给负责制定第二天交易策略的卡尔·杰克逊。
卡尔·杰克逊是这家对冲基金负责大宗商品交易的,而另外一位基金经理保罗·里尔克则负责投资美国资本市场,具体是股票市场,他并没有来到伦敦。
“古德曼的报告……天呢,简直就是狗屎!”
卡尔·杰克逊拿出古德曼投行大宗商品部门对于当天行情的分析报告,看了一会后非常夸张地喊道。
结束交易的交易员们和卡尔一起,正在热烈地讨论当天盘中的情形,当听到卡尔说的这番话之后,几人不由地对望一眼,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古德曼投行是华尔街鼎鼎有名的公司,以专业著称,但是在这一年初,他们的王牌部门固定收益部出现巨亏,亏损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上一年因飓风而导致大幅亏损的保险行业,这让他们在华尔街成为了十足的笑话。
卡尔之所以这么贬低古德曼的分析报告,除了古德曼的分析报告十分不靠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本人就出身于古德曼公司,只是因为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他们这一派集体离职,这让他对老东家耿耿于怀。
在期铜价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古德曼的研究报告数次提到期铜价格已经达到预期,再往上涨就是纯粹的投机资金在推动,很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推荐客户做空等等的字眼。
大概的意思就是,期铜的价格到了顶点,做多的人赶紧平仓吧,否则风险就很大了,现在最好的投资方式是做空期铜。
这种分析报告完全和市场的走势背道而驰,但是古德曼投行还是接二连三地发出类似的报告,卡尔完全明白老东家的用意,像这种分析报告就是为了骗那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和某些基金经理,实际上古德曼的大宗商品部门极有可能正在悄悄地吸纳这些被抛出的多头仓呢。
这种操作合法吗?很明显是误导投资者,但是古德曼公司从来没有吃过类似的官司,因为他们给出的分析报告都是建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应,而且这种分析报告的发布对象是面对所有的商品基金,而使用古德曼公司的大宗商品部门和内部客户则是使用另外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极有可能和这份报告截然不同。
市场上每天胡说八道的分析报告多得是,即便监管部门想要管理,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即便是同一家投行发布的关于某天行情的分析报告,其中的内容都有可能是自相矛盾的,例如内容中说到了增长势头强劲,然后再提到密切注意系统性风险,这种不知所谓的分析报告尽管专业术语很多,但是内容却让人哭笑不得,到底是建议做多呢,还是做空?估计只有上帝知道了。
分析师们对写这种报告最具有心得,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一年甚至能出上百篇分析报告,平均两个交易日就能出一篇。
更有甚者,那些挂着首席(Cheif)经济学家、策略师的“精英”
们同样不靠谱,他们有些对指数的预测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真不知道这些家伙是从未来穿越还是就准备操纵市场到这个价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