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毋必”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
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
正如俗话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任何人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
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
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
“毋固”
,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毋我”
,不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而该替人着想,为事着想。
人生在世界上一定有我,无法做到“无我”
。
有我就有你,有他。
有你、我、他,就有烦恼。
结果忘记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
“大家一样”
就是佛学所说的“平等相”
。
孔子教人学问修养,就要效法他做到这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个人一旦做到了无我,那就可以绝对地无私了,无私才能无畏,无所牵挂,那“意”
、“必”
、“固”
自然就都没有了。
随意猜测,往往会违背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会胡思乱想,或者狂妄自大,自寻烦恼;主观武断,往往不合情理,造成严重的后果;固执己见,往往会被人视作老顽固,破坏大事;自我被放在第一,那么做事必然瞻前顾后,充满私心,也就无法与天地自然相合一。
晋朝读书人刘道真,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只好到一条河边当纤夫。
刘道真素来嘴不饶人,喜欢嘲笑别人。
一天正在河边拉纤,看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在一只船上摇橹,道真嘲笑说:“女子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
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共一只盘子吃饭,见到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就嘲笑她们说:“青羊引双羔。”
那妇人望了他一眼,说:“两猪共一槽。”
道真无言以对。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别人下不来台。
这时你如果让着他,必会遭人耻笑;如果装作没看见,也难免有软弱之嫌。
你想化被动为主动,反唇相讥,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张因和李意见相左,便想在公众场合故意给李难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