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其实依旧很忙,新章节还是要等2月底一切忙完先。
但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修改的部分和顺便听取大家的意见。
增加了一个妹妹的角色,戏份不算太多,而且细节没开始铺展开来。
修正版相对之前的版本,一些逻辑上相对更加严谨了,无论措辞方面还是一些关节点,这个有什麽变化,读者不一定能感受得出来。
场景设定为国界边上的群山中的村落,这样是为了给陆永平的无法无天奠基,这样的环境下,法律的效力会被减弱许多,一些情节开展起来就更合理。
这里要再一次感谢原作者,我不吝赞美不止一次说过,原作者的文学性是我所不及的,而我走的是爽文的路线,当然,无论是文学性强还是肉文,其实情节设计还是很重要。
而这一次改写也更让我坚定了爽文的路线。
无论怎麽说都好,没有原作就没有我这样的修改。
原文很多关系和因由是含糊不清的,我这里明确了很多。
***********************************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许多年前,一个偏远山区里的小村庄。
据记载,此村乃明朝时期一李姓宗族搬迁至此所立,顾名思义,李村。
我小时候曾听长辈说起,还有说是李世民之後的,那会尚且信以为真,真觉得自己平添了几分贵族气息,但长大读了几本通史後,才对此说法顿时嗤之以鼻。
或者也因我并不姓李之故。
这仅靠边境的群山之中错落着5条村落,进出交通条件非常恶劣,一直到民国时期才修了一条土公路,但後来战事爆发又被炸个稀巴烂,修修补补的。
所谓路通财通,没有路就没有财,贫困村的称号一挂就挂了好多年。
我记得那年我15岁,正上初三。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性格比一般同龄人要早熟。
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走南闯北去了,其实就是在临近的城市打着散工,每个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母亲有些文化,学舞蹈出身,早些年在市里的剧团工作,也是长期不在家,偶尔有个巡演,基本是几个月看不到人。
我算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
後来一次剧烈的争吵後,父亲回来创业,建了个养猪场开始养猪;母亲则离开了剧团,後应聘成了我校的老师,教语文。
那一年是我人生转折的最重要一年,就在这年春天,家里出事了。
父亲先因聚众赌博被行政拘留,後又以非法集资罪被批捕。
当时我已经几天没见到父亲了。
他整天呆在家里的猪场,说是照看猪崽,难得回家几次。
但不光我们自家人知道,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我家猪场是个赌博据点,邻近乡村有几个闲钱的人经常聚在那儿耍耍。
母亲是一个很正派的人,平时有些严肃认真,但骨底里性子十分烈,为此她和父亲大吵过几次。
每次家门口都围了个里三圈外三圈,然後亲朋好友上前劝阻。
相对於初中没读完就出来混社会的父亲,母亲多读了几年书,平时以知识份子自诩,脸皮薄,一哭二闹三上吊那套她学不来 爷奶奶一出场,当众下跪,她也只好作罢。
这样三番五次下来,连我都习以为常了,更别说我那性格散漫的父亲。
所以有此一劫并不是冥冥中早有注定,实在是因果回圈。
父亲的事让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爷四处托人打点关系,最後得到消息说主要责任人跑了,担子当然落到父亲头上,至於怎麽判,要看「能为人民群众挽回多少财产损失」了。
「谁让命不好,赶上严打」——上大学之後,我才知道97年修刑後的新一轮严打,我父亲就是这个政策下的直接影响者。
父亲办养猪场几年下来也没赚多少钱,加上吃喝「嫖」赌(嫖没嫖我不知道),所剩无几。
家里的存款,爷爷奶奶的积蓄,卖房款(市区的两居室和宅基地上的一座自用房),卖猪款,卖粮款,造纸厂的废铜烂铁,能凑的都凑了,还有6万缺口。
当时姥姥糖尿病住院,姥爷还是拿了1。
5万,亲朋好友连给带借补齐2。
5万,还缺2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