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以为他还会说下去,谁知他把雨伞往前举了一下,从我身边走了过去。
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心就像这冰凉的雨水一样,一下子掉到了潮湿的路面上。
我想起过去我们曾一起讨论过人是否可以自杀,并为此对康德在《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表述的那条所谓的定言命令而发生的争执。
我记得,他当时坚决赞同康德的这条律令,认为的确如康德所说,人不应该自杀,因为这不可能成为普遍规律。
但今天他对桃叶的自杀所表明的态度,却又让我感到迷惑。
而似乎已被我遗忘的桃叶的身影,也因此又一次从我的脑海深处浮现了出来。
等我意识到高前已经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路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呆呆地站在雨中。
冰凉的雨丝不停地飘到我的脸上,我把雨伞打好,重新把自己的身子罩在雨伞下。
地上到处都是被雨水打湿的落叶,它们其实并未枯萎,所以即使落到地上,被人踩来踩去,也依然像是在树上一样,每一片都还是绿色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我们这些人的命运的一种隐喻,抑或只是我一时的感觉错乱,因为,任何时候,只要一夜风雨,这些树叶随时都会从树上落下。
第五章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1)
32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在我们的身边,有两个世界,一个就是所谓的现实世界,还有一个是艺术世界,前者是一直存在的,不管何时我们都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后者却需要我们谈论它,因为如果我们不谈论它,它就不存在。
过去,我认为王尔德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现在我却不这样看了。
我觉得,王尔德的这个概括并不准确,因为,我发现,即使是现实世界里的某些东西,如果我们不谈论它,它也一样不存在。
当然,我的这个想法是在高前出来后才产生的。
因为在此之前,尽管高前在我们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之中并不存在,但我和朋友们却并没有他已不再存在的感觉。
每次聚会,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谈论他的轶事,开他的玩笑,有时甚至还讲他的坏话,比如说他爱出风头,喜欢故作深沉,虽然很幼稚,还经常忧国忧民什么的,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毛病,而且,就是因为这些毛病,才让他身陷囹圄。
我们这么说,好像他就坐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都可以调侃他似的。
其实,他只是墙上的一张和朋友们一起喝酒的照片而已。
一个写诗的朋友更有意思,还整理出了高前的年谱,准备以后给高前写个传记。
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的这个做法,明摆着是把高前当成一个历史上的伟人来看待了。
而我们都觉得,高前还不够格。
可当高前出来后,他却似乎渐渐从朋友们中间消失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带着一种热烈的气氛谈论着他的一切,即使是他的沉默寡言,也并没有让我们失去对他的热情。
但没过多久,再谈到他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隐隐的疏离感,再加上他也很少像过去一样和我们在一起聚会。
所以,有一天,当我们再聚会时,我忽然发现,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人再谈起高前。
而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我朦胧地感觉到,在我们这个世界里,高前将不复存在了。
也许,高前的变化情有可原。
他回到学校后,系里只是让他把毕业论文写出来,至于何时能够毕业,将来究竟怎么安排,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难免让他有些焦虑。
当然,这还只是看得见的原因而已。
至于他在看守所这一年多的生活对他所造成的影响,则是我们难以了解,也是无法理解的。
不过,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里,因为,不久我就发现,我们这个世界随着高前的销声匿迹,不知不觉中,好像也逐渐解体了。
开始我们还并不觉得高前的缺席意味着什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可是很快,大家就觉得再在一起聚会时,似乎少了些什么东西。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好像很难如同过去一样再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一聊就是大半天了。
随着生意的拓展,大胡子已经很少有余暇再和我们坐在鼓楼上一喝就是半下午的茶,有时我们偶尔聚会,给他打电话时,他都会叫我们不要等他,然后等到我们快进行到尾声时,他骑着摩托车跑来为我们买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