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化,直斥中国文化还停留在口腔期,所以从古到今,就是吃来吃去,不像老外,上来就要来真的,要性交,要搞,最后他声嘶力竭地振臂高呼,我们也要这样,否则将会被开除球籍,变成外国人。
说你说我(12)
虽然下面的听众的掌声震耳欲聋,但我觉得他有些语无伦次,想上去把被他震倒的一根蜡烛扶起来,可高前拦住了我,他把一张听众写的纸条递给了博士。
博士把自己的长发往上撩了一撩,在烛光下认真地看了起来。
在烛光的投射下,他的背影显得分外高大,在身后的黑板上晃来晃去;既像一个神情严肃的牧师,又像皮影戏里动作夸张受人摆弄的皮影。
“我完全同意这个同学的意见。”
他直起身来,努力想把自己的头也抬高一些,“我完全同意,这个同学说,鉴于我们国家人口严重过剩,素质过低,他想建议我们国家建立一种措施,把那些低素质的人精简掉。
我完全同意。”
他的话还没说完,下面那些听众又鼓起了巴掌,有的还在木质地板上跺起了脚。
我看了高前一眼,他竟然也在鼓掌。
“这不是回到斯巴达了吗?”
我对高前说,“他妈的,如果要精简,首先就把这里的人都精简掉再说。”
我以为高前会对我的话有所触动,可他只是对我笑了笑,又接过一张纸条递给了那位在讲台上蹦蹦跳跳的博士。
在摇曳的烛光和狂热的听众的中间,我忽然感到非常孤独,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局外人,一个无法融进此情此景的人。
一堵透明的墙似乎把我和这个场面隔离了开来。
尽管无奈,可我也知道,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这个烛光沙龙的活动了。
事后高前并没有勉强我,换句话说,他已经不需要我去捧场了。
烛光沙龙的影响日渐扩大,高前很快就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至于我所承担的点蜡烛和倒水这类杂事也已由一个漂亮的姑娘抢了过去。
这多少让我心里好受了点。
不管怎样,我和高前还是朋友,不能和朋友保持步调一致,总有点说不过去。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方湄显然并没有把我年前失约的事放在心上。
不知道她是相信了高前替我撒的谎,还是对我的行为不以为意,开学后她来找我时对这件事连提也没提一下。
这让我免去了很多尴尬。
当时我正在宿舍里拿着不知从哪里挑出来的一本教材,跟着收音机学《英语九百句》,其实我对听说英语并无兴趣,听力入门课我只去上了两次就再也没去过。
之所以还会这样时断时续地听上几回,只不过是为了能听懂美国乡村歌曲罢了。
不过,对我来说,听懂听不懂歌词并不重要,很多时候,我只是喜欢美国的乡村音乐或流行歌曲里那种无所不在的抒情风格,亲切的嗓音,以及别致轻快的曲调。
它似乎代表着另外一种与我们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充满想像、神奇、快乐而直抒胸臆,有如约翰·丹佛发自内心的阳光般的声音,让人无法不为之迷醉。
还有美国的很多作家的小说,所散发出的强烈而自然的幽默,主人公的自嘲,辛辣的反讽,也都是我们所没有的,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冯尼古特的《囚鸟》,还有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我都一看再看,他的《傻瓜吉姆佩尔》,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一遍。
这些东西,还有万宝路香烟,可口可乐,西部牛仔的洒脱不羁的形象,甚至还有美国之音播送中文新闻的腔调和间奏的音乐,一起构成了那个迷人的世界,它们令人神往,并触手可及。
而我们似乎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
虽然我们内里还是一批拘谨腼腆的小伙子,但最起码我们在外表上,已经不再像我们那个传统的自己。
我们所认同的就是现在的形象,我们一直希望并努力让这个形象变为我们真正的自己。
即使它有悖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传来的微弱但执著的声音,也在所不惜。
因为,我们知道,为了变成我们所向往的那个自己,我们必须和过去的自己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