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以前的大户人家看过得好不好,只要看厨师就知道。
这厨师要是活的滋润,那样的人家才是真富豪。
不过,大勇,学厨可累,你能受得了不?”
沈勇,不,是杜勇了,还是瞅瞅爹娘,看着他娘眼带鼓励,握了握拳头,“我…试试看吧。”
沈梦差点喷笑出声,她这大哥咋不按照剧本走啊,这时候不是应该响亮的表决心么。
杜老头也没多说,又看向杜丽,“小丽,你愿上学我就供,你想学个手艺也成。”
杜丽眼睛亮了,有些紧张的搓搓手,“我…我也不得意上学,我喜欢弄头发,小满阿姨把头发烫了可漂亮了。”
杜丽说的是现在沈阳城女性的流行烫发,听说是从上海那边传过来的,很是时髦。
不过这烫发课不是谁都能做的,会这门手艺的人特别少,所以烫发都需要有烫□□,这玩意甚至比自行车票还稀罕,陈小满那是因为要结婚了,她对象找关系给弄来张烫□□。
因为烫的比较满意,再加上女生显摆心理,就让杜丽看到了,然后小丫头就有些着迷了。
沈爹娘对视一眼,显然没想到大闺女有这个爱好。
杜老头像想到什么,满脸都是回忆,“现在的剪头师傅是从清朝那会剃头师傅传下来的。
再早是没有剃头这行当的,因为那时候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可是清朝人得了江山,皇帝下了令,留头不留发,老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剪头发。”
看了一圈,看到大家伙都爱听,杜老头颇有兴致的接着讲,“你们知道干我们厨师这行当的都有自己的老祖宗,别人我不知道,我们这门是拜彭祖的。
剃头的也有,我知道有剃头匠把罗祖奉为祖师爷,据说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设计制作了一套剃头工具,后来帮着雍正剃头梳辨,被雍正皇帝龙心大悦封罗道士为恬淡守一真人。
最早的剃头匠挑的行头一头是木柜子,里面装了推子、剪刀、篦子、梳子、剃刀、刷子、扑粉、香皂等。
椅背架旁边还挂一条蹭刀布,剃刀不锋利了,随时在那条布上蹭一蹭。
这剃头行当和我们厨师一样都讲究个传承,一般穷苦人家会托人把孩子送到剃头铺中当学徒,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
前三年一般是不让学艺的,要伺候师傅一家。
打水做饭替师娘带孩子等等。
学徒在练习的时候,一开始要用冬瓜代替脑袋。
毕竟冬瓜剃坏了没事,人头剃出血了就麻烦了。
这里还有个故事,一个小徒弟天天抱着冬瓜练剃头,每次练完就把剃刀往冬瓜上一剁,慢慢养成了习惯。
后来真正上手了,给客人剃完头后又是一剁,把客人脑袋给开了,哈哈…”
沈梦也跟着笑,笑完觉得有些不对劲,“姥爷,你知道的是不是有点多啊?”
杜姥爷懂厨师那行当的不稀奇,可是咋对剃头这块也这么了如指掌了呢。
杜老头又露出怀念的表情,“我小时家贫,被师傅收做关门弟子,其实也和卖给师傅差不多,那时候厨子、剃头都不是多好的行当,都是穷苦人没招了才会学的,不但是苦也是因为没地位,我们厨子还好点吧。
那时候我才**岁,每天的工作就是切墩,特别枯燥,后来我们多了个邻居,就是一对剃头师徒,那个小徒弟和我年岁相当,我俩就越来越好,我们就互相诉苦,我知道这些剃头的学问也都是和他告诉我的,一晃四十多年了,我还没忘。”
杜勇睁着大眼,“姥爷,那个…”
杜勇一时猛在那了,他不知道叫啥,最后囫囵着问,“那人现在在哪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