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审慎考证,我个人看法是:1、大陆方面所公开的己方损失具有可信度。
2、大陆方面公布的敌方损失,会有数字上的正负出入,但误差不至太大。
3、
台湾方面的数字掺水过多,难为信史。
4、厦门方面共发射炮弹40 万发,为
金门发射10 万发的4 倍,金门方面损失稍大也是常理,不足为奇。
5、台湾
方面称,大陆40 万发炮弹的总价值超过了被其摧毁目标的总价值。
此议如
成立,倒也说明了,仅从弹药直接的“损耗”
与“效能”
比来为此役定胜负,
本来意思不大。
应该注意到,大陆方面从未大事宣传自己军事上的“辉煌”
。
作为一场
政治、外交上的考虑远大于军事动机的战役,大陆方面的调子一直定位于“达
到了预期目的”
。
究竟孰胜孰负?解套还须把另一位当事人拽扯进来一并考察。
炮战酣
烈时,美国6 个航母编队,500 余作战飞机、数千海军陆战队和斗牛士导弹
硬挤到台湾海峡来凑热闹,并直接为台海军护航,指触扳机,引弓不发,实
打实当了一回只差开炮了的参战者。
台湾研究学者黄嘉树先生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台三方形成了一种复
杂而有趣的互为敌友的三角矛盾,即:A 状态,在维持台湾当局的割据局面、
抗拒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美蒋两方是友,而以中共为敌;B 状态,在阻止国
民党反攻大陆的问题上,则中美双方是友,而以台湾当局为敌;C 状态,在
反对“两个中国”
和“台湾独立”
的问题上,国共两党则为友,而以美国为
敌。
三种状态由各自的战略利益交织而成,正由于三方力量的彼此抵消,促
使台湾海峡出现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黄教授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研判胜负提供了一把钥匙。
君不见,台海战
火因三角矛盾的剧烈磨擦而燃起,但深入观察,三种状态在炮战中所发挥的
作用,并不均衡,A、B 两状态明显地降为从属和次要,C 状态却表现得十分
强势和凸显。
尤其在战事的下半段,毛泽东的打与停都是为了助蒋同美国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