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同一场空战,台湾与大陆的版本就是这般南辕北辙,相差了十万八千
里。
我承认,尽管大陆方面的说词可信度为高,我仍被台湾方面的信誓旦旦
给镇唬住了。
细细咀嚼,大陆版故事也相当富于戏剧色彩,其中确有若干疑
团需要澄清。
我非历史的评判官,但“历史只有一个”
的信念又推动我踏上
吃力费时的采访路。
当我把一个又一个问题向空战的亲历者、目击者和研究
者抛出之后,回收的仍不是结论,而是直录,为后人描摹出历史真面目提供
了一个参照系的直录。
我的第一个问题:张乃军失手天庭跌落尘埃,其克星究竟是谁?他肯
定未作“神风”
特攻队式的自杀攻击吗?有没有双方飞机在激烈的缠斗中直
接碰撞的可能性?
在江西南昌某空军干休所,我见到了当年杜凤瑞的长机、原空14 师射
击勤务主任姜永丰。
一个半小时访谈,高高瘦瘦的姜老留给我长者的坦诚与
负责。
听说我要写书,他的观点非常鲜明:年轻人,你要写书就得学习司马
迁,敢于“秉笔直书”
。
司马迁的《史记》如果满篇假事假话,屁价值也没得,你说是吧?1958
年“双十”
空战,严格讲,我们打得不太好,或者说,我们原本可以打得更
好。
首先,我们的战前准备显得仓促。
我们是两种气象均能出航的大队,
打硬仗应该安排能飞复杂气象的尖子飞行员上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那天早饭过后,天气转好,领导可能考虑锻炼新飞行员吧,换了几个
只能飞普通气象的担负战斗值班,杜凤瑞也是其中一个。
因此,我们这8 架
是临时凑成的,没有经过很好的合同演练。
人员刚换,战斗警报就来了,我
们马上进入一等,起飞迎战。
其次,我们的对空指挥也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