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更有甚者,海外亦有评论认
为“此举乃毛的精心安排,意在羞辱赫氏。”
其实,以笔者愚见,种种臆测
均系“以小人心度君子腹”
。
毛泽东处事待客,历来大而化之随便简捷不大
讲究繁文缛节,而且一般他本人只讲原则,不谈具体,具体事由周恩来他们
去谈,此乃个人风格使然,本不足为怪。
若一定要讲“精心”
、“有意”
,最
多是已有预见将在某些问题上同赫氏“谈不拢”
,与其双方在会议大厅严肃
对阵争得面红耳赤,不如采取一种轻松方式,既表明了己方的原则立场,又
不致使对方过于尴尬下不来台。
如此而己。
但中苏早已歧见日深,也是真事。
双方裂隙源于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那篇彻底否定斯大林的秘密
报告。
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不能同意赫氏的论点,坚持应对斯大林三七开,
因为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只能丑化苏共几十年的历史。
此事对毛泽东影
响之深可从十年后他发动“文革”
看出,“文革”
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挖出
大大小小的“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危险人物”
。
另外,赫氏此时主
张同美国和西方搞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和平共处,也是毛泽东所深恶痛绝
的。
很好理解,此时中国刚同美国打完一仗,领土台湾又在美国武力的直接
控制之下。
虽然十三年之后,毛泽东依然是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尼克松握
手,以一种相当有利的占位,在尼克松作出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在
台湾的军事力量逐步减少直至全部撤出的承诺后,实现了同美国的缓和,开
始了双方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历史的发展自有规律可循,而规律是在此一时彼一时,有时甚至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