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角度看,毛泽东的韬略筹谋是其一,拥有一大批顶尖拔萃的统兵将才是其二。
国民党军数量、装备、训练上的优势被共产党军队高出一筹的战略战术相抵
销,早已是无争的结论。
据说,“委员长”
在屡战屡负一败再败之后,曾气
得大骂部属无能,发出由衷的感慨:共党人才何其多,我党庸才何其多?科
班不如草台,官军不敌绿林,黄埔生打不过土包子,天又奈何!
群星争辉。
格外耀眼夺目的几颗中有一颗叫“粟裕”
。
粟裕自谦:我只
是沧海一粟。
他的老战友们说:在浩瀚的沧海上若能看见一“粟”
,那这一
“粟”
定是闪光的“金米”
(红军时期,粟裕化名“金米”
)。
解放战争,是粟裕军事才华大放光彩的时期,华东战场无数次生死鏖
战,均是由他与陈毅悉心谋划,具体组织实施的。
军事,是粟裕的终身职业。
他像许许多多的专门家一样,精于本行却
拙于其他。
他不擅言辞,从不夸耀自己的过去,也不允许别人吹捧自己,他把在
华东三野时两让司令(与陈毅)的美德保持了始终。
因此,他在世时,是属
于位尊而并不显赫的类型,直到他1984 年辞世后,人们对他的赞誉歌颂才
如潮而来,悲恸哀悼缅怀的真情,感人至深。
人们纪念他敬重他,一是他的
品格,二是他的指挥。
他的品格高风峻节,他的指挥如诗如画。
粟裕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知险而进,险中求胜。
他认为,只要有超出一半胜率的六、七分把握,这仗就可以打,就值得打。
苏中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以至稍后的淮海大战,
莫不如是。
当他摘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之后,人们对他心悦诚服了,始知他
走出的“险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