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而赵振国,则迎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
七月十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两名干部陪同下走进村委会。
他盯着墙上“青山味道”
的LOGO看了许久,才转身握住赵振国的手:
“赵书记,我是原省农科院退休研究员周文远。
四十年前,我曾在这里蹲点三年,推广杂交水稻……那时条件艰苦,群众不信科学,我走的时候很失望。
没想到……今天看到这一切,我眼眶热了。”
赵振国震惊:“您就是周工?我爹常说,当年有个戴眼镜的技术员,冒雨给秧苗打药,自己高烧三天不退……说的就是您吧?”
老人哽咽点头。
原来,当年周文远因坚持科学种植遭保守势力排挤,被迫调离。
临走前写的《丘陵地区水稻高产试验报告》被束之高阁。
如今,他在电视上看到青山村用现代技术管理农田,激动不已,特地回来寻根。
赵振国当即召集全体村干部和技术员,举行“重聘周老顾问仪式”
。
会上,他郑重宣布:“从今天起,设立‘周文远科技奖励基金’,每年评选一名在农业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年轻人,奖金五千元。
钱,从我个人历年获得的荣誉奖金里出。”
全场肃然。
周老颤巍巍起身:“我不图名利,只想把剩下的日子,交给这片土地。
若有幸,能在临终前看到青山村产出亩产八百斤的优质稻,死也瞑目。”
赵振国握住他的手:“您放心,我们一定让您亲眼看见。”
自此,村里掀起新一轮科技兴农热潮。
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土壤大数据分析平台陆续上线。
就连一向守旧的老张叔都学会了用手机查看气象预警。
八月初,第一批“智慧农田”
试种成功,亩产突破七百五十斤,创历史新高。
庆功宴上,赵振国举起茶杯:“这杯茶,敬所有为这片土地流过汗的人??包括那些曾经反对过我们,但最终选择相信的人。”
掌声雷动。
夜深人静,他独自登上村后最高的望月岭。
脚下,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唯有育秧棚里的补光灯还亮着,像大地的眼睛。
他点燃一支烟,望着星空喃喃自语:“张大山,老战友,你说我现在像个真正的书记了吗?”
风穿过林梢,仿佛一声悠长的回应。
突然,对讲机响起:“赵书记!
不好了!
东沟养殖场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
他猛地掐灭烟头,抓起手电就往山下冲。
战斗,从未真正结束。
但这一次,他不再孤单。
因为他知道,身后有三百七十二户人家,正与他一同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和比黄金更贵的??尊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