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组长看完电报,沉默良久,脸色铁青,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一查到底!
不管涉及到谁!”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李科长和赵振国说:
“……但这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股不对劲。
姓徐的,我知道他,就算是思想保守派,站在维护所谓‘集体经济’的立场上,也不该对下面一个村庄的包产到户成果如此‘严防死守’,甚至到了不惜杀人灭口、层层设障的地步……这不合常理。
这里面,肯定还......
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小院里,赵振国站在窗前,听着那稚嫩的读书声,心头一颤。
那是邻居家的孩子,在母亲督促下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他默默记下这句“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仿佛听见了三十年前自己年轻时在煤油灯下抄写毛主席语录的声音。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村广播站准时响起:“各位村民请注意,‘青山未来基金’正式启动报名程序。
凡本村户籍青年报考农业、教育、医疗类专业者,可申请学费全额资助;返乡创业项目经评审通过后,最高可获二十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消息一出,村委会门口排起了长队。
有抱着孩子来咨询的母亲,有攥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得手抖的高中生,还有蹲在地上反复计算成本收益的中年汉子。
小丫忙得脚不沾地,一边登记信息,一边耐心解释政策细节。
赵振国没去办公室,而是拎着保温饭盒去了知青小院。
几个农大学生正围坐在院子里整理土壤检测数据,见他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别忙活了,先吃饭。”
他把饭盒打开,是王秀兰亲手做的红烧肉和蒸南瓜,“你们这些城里娃,别光知道写报告,也得知道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
男生李哲挠头笑道:“赵书记,我们昨天跟着老张叔犁了一上午地,腰都快断了。”
“那就对了。”
赵振国坐下,“种地不是浪漫诗,是实打实的汗水。
你们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对得起这片土地上流过的每一滴汗。”
女生林晓犹豫了一下,低声问:“赵书记,我有个问题……咱们搞集体经济,强调民主决策,可有时候议事会吵得不可开交,效率很低,真的值得吗?”
赵振国夹起一块肉放进她碗里,慢悠悠地说:“你见过修水库吗?当年咱们村修红星坝,整整三年,每年冬天开会不下二十次。
有人主张往东挖渠,有人坚持向西引水,争得脸红脖子粗。
最后怎么定的?全村投票,差七票才通过方案。
可你知道后来怎样?那条渠用了四十年,灌溉两千亩田,养活三代人。
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敢说话,或者说了也没人听。
民主就像犁地,翻得深一点,累一点,但根才能扎得稳。”
林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村医刘婶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赵书记!
陈老二媳妇晕倒在红薯窖口,可能是煤气中毒!”
赵振国立刻起身:“叫救护车了吗?”
“打了,但山路远,至少四十分钟才能到!”
“走,先救人!”
他抓起桌上的急救包就往外跑。
一行人赶到陈家红薯窖外,只见女人脸色发青,呼吸微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