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首批三十名队员中有十二人曾服役于陆军工程兵部队,最年轻的只有二十八岁,最年长的也不过三十五。
他们在甘肃戈壁滩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极端环境训练,包括沙尘暴中拆装设备、夜间无照明条件下排查电路、模拟断网状态下的离线诊断等科目。
结业典礼那天,吴浩亲自到场授旗。
一位名叫陈岩的退伍士官代表发言:“以前我守的是国境线,现在我要守的是老百姓的健康线。
只要设备不停,我们就一直在线。”
话音落下,掌声如雷。
而在大洋彼岸,国际空间站的合作正迈向新高度。
美方项目组发来正式函件,邀请浩宇科技参与“月球门户”
(LunarGateway)空间站的能源子系统设计。
这是NASA主导的深空探测前哨站,预计2029年投入运行,将成为未来载人登月乃至火星任务的中转枢纽。
“他们明确表示,希望以我们的超导储能电池为核心,构建整套能源架构。”
林薇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应对更严酷的环境??月球轨道上的宇宙辐射强度是近地轨道的四倍以上,昼夜温差超过300摄氏度。”
吴浩沉思片刻,提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抗辐照、自适应、可重构**。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制现有产品,而是打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级’能源中枢。
它必须能在极端条件下自我调节,即使某个模块失效,也能自动重组供电路径,保证整体系统不中断。”
为此,浩宇科技联合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启动了“苍穹-A”
超导储能阵列的研发。
这款新产品采用了蜂窝状拓扑结构,每个储能单元均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输出,内置神经网络芯片可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调整工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外壳采用了新型碳化硼-石墨烯复合装甲,不仅能抵御高能粒子撞击,还可将部分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回收利用。
半年后的真空热试验中,“苍穹-A”
在-200℃至180℃反复循环120次后,性能衰减不足1.5%,创下同类产品纪录。
NASA专家评价称:“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永久能源’概念的技术方案。”
正当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风波悄然酝酿。
某西方大国以“国家安全审查”
为由,宣布限制本国科研机构与浩宇科技的一切合作,并游说盟友共同抵制其超导技术出口。
舆论战随之打响。
多家外媒刊文质疑“中国超导技术背后存在军方背景”
,试图抹黑浩宇科技的民用属性。
一时间,海外市场订单暂缓,国际合作项目进度受阻。
面对压力,吴浩并未选择强硬回击,而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向全球公开发布《浩宇科技超导技术白皮书》,详细阐述其研发历程、应用场景及伦理准则,并承诺所有民用技术均接受国际第三方审计监督。
“真正的自信,来自于透明。”
他在发布会上说,“我们不惧怕scrutiny(审查),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此举赢得广泛赞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