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1923年陶治平去职,由韩麟春继任。
1924年韩麟春转任他职,遗缺由督军署总参议杨宇霆兼任,改称督办。
从此,兵工厂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
1929年杨宇霆被杀,由臧式毅接任。
不久,臧式毅调任辽宁省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兵工厂被日军占领。
1923年增设了炮弹厂。
1924年后,杨宇霆又大力扩建了炮厂、火具厂、铸造厂、制酸厂、木工所,达到了建厂的最高峰。
计有8厂、4处,以及统计委员会、兵工学校、兵工医院等17个单位。
到九一八事变前,全厂职员由一百余人,增加到一千余人;工人由300人,增加到2万人,最多时达到2.5万人。
对兵工厂的扩建,张作霖给予大力支持。
杨宇霆由于兼任督军署总参议,有很大的决策权。
兵工厂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花钱多少,在所不计。
建厂初期,人才匮乏。
张作霖命令大胆聘请外籍技术专家。
聘请的外国专家有日本人、德国人、奥地利人、俄国人和瑞典人等,他们都得到了重用,担任顾问、技师或技士等职。
他们主要负责安装各种机器、设计制造机器配件和工具模板,以及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等,起了很大作用。
张作霖对所用的人十分信任,有一次,他直接约见药厂负责人叶禾和枪弹厂负责人吴伯琴。
他们二人不知何事,结果是当面鼓励他们好好干,并当场开给他们二人各5万元的支票。
张作霖用人就是这样,不惜花钱。
此外,为了培养自己的兵工人才,设立了兵工学校。
学员分为初中、高中、专门三部,采三三制。
初中毕业后,派到厂里任三等技手,服务3年。
高中毕业,派厂为练习生,可升一等技手。
专门部毕业等于大学毕业,任一等技手或技士。
这个制度,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以后,虽然外籍专家有所减少,但由于中国技术人才的成长,兵工厂未受任何影响,反而有所进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兵工厂发展很快,全厂装备大小机器约计在万台以上,可谓应有尽有,品种齐全①。
此时该厂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的兵工厂之一。
由于投入巨大、经营得法,军工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枪弹厂的生产能力,大概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1920年4月至1923年12月,六五、七九步枪弹由日产1万发,扩充到10万发。
第二期1924年日产15万发。
第三期1925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止,日产30万发。
第二期比第一期年产300万发,增长15倍。
第三期年产9000万发,多时达到1亿粒,比第一期增长30倍。
其他各厂也都有较大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