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科举考试依然存在,基础教育依然进行,但志在青云的人们越是学习,越是奋斗,就越能摸到那厚厚的障壁,最后头破血流。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在外部
资本经济也好,工业革命也罢
不是没有代价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粗糙的,狂野的,十八世纪伦敦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
要满足上亿人口的市场需求,甚至远销海外,蒸汽机的烟囱遍布中华大地。
黄浦江和珠江浑浊不堪,一派臭水沟模样,在佛山镇和马鞍山,重金属中毒几乎成为常见病,山西和北直隶的天空上,是滚滚乌云。
。
。
。
。
。
资本的原始积累何其残忍,是破产乞讨的手工业者、是在机器轰鸣中葬送健康的男女工人、是不满十二岁就与矿石和纺织机打交道的童年。
“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那朝廷为什么不通过立法,或者政策改变这种现象呢?
它为什么要改变?
朝廷本身,或者说构成最高权力的皇室、外戚、勋贵和世家联合统治集团,难道不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最大受益人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改良主义者做出过尝试,为了缓和矛盾,从昭宗后期,朝廷开始有计划向殖民地迁移工业。
可帝国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算把所有殖民地都变成工业产地,也无法完全供应。
而且,资本集团不是呼来喝去的家奴,权力是有边界的,有些能力,只有建立体制的前一两代人才有,任何一个体系,无论古今中外,历史越长,越庞大、完备,掉头就越难。
但这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没有万年不变的统治秩序,在过去近百年中,收到技术发展感染的不止大明。
当殖民地们接受了产业转移的成果,又反过来拥有了对抗帝国的武器!
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封建权贵摇身一变,成为垄断资本集团,让中下层新兴资产阶级们如何甘心?垄断的代价,是市场活力的丧失。
在近百年的统治中,逐步也掌握了部分工业力量的殖民地,尤其是大量明人与当地民众通婚后,他们的后代,远隔中土万里之遥,又有多少向心力?
乾宁二十七年,昭宗皇帝朱伯澂驾崩
随他一同逝去的,还有这个帝国的光辉岁月
烈火烹油的时代,结束了。
景宗贞平三年,公元1751年
第一次系统性经济危机爆发了(真实历史上是1788年)
次年,东夏独立战争爆发
两年后,本来就体质不好,继位时已经四十七的景宗朱仲橼病逝
新继位,年富力强,又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决定通过战争,来解决帝国面临的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