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三个月内,全国各地涌现三百余所新型守约塾,不再局限于山村野舍,而是进入城镇街巷,甚至有富商捐资兴建“信义书院”
。
孩子们不再只是背诵《守约铭》,开始学习如何查证史料、辨析真伪、撰写民间纪事。
而在南方,百童送史团已沿江行走八千里。
最小的孩子仅九岁,背着一段《龙首涧日记》走村串户。
他们在晒谷场搭台演讲,在渡口为船夫吟诵,在茶馆角落表演皮影。
每到一处,便留下一枚刻字陶片,上书“虎卫曾在此被记住”
。
赵校尉之名渐渐淡去。
北疆巡察使职位空缺半年未补,传言他死后冤魂不散,夜夜听见山谷回荡《守约谣》。
边境村落悄悄重建守约塾,墙上挂的不再是画像,而是由幸存老兵口述还原的战场地图。
这一年冬天,少年重返敦煌。
风雪再起,昆仑隐没于云雾之间。
书院废墟上,新筑的石基已然成型。
苏婉儿站在工地中央,指挥弟子们搬运碑石。
见到他归来,她只是笑了笑,递过一杯热茶。
“我们准备重建。”
她说,“不只是书院,还有‘七钥传承’的仪式。”
“哪七钥?”
他问。
她逐一列出:
“第一钥,是记忆??来自亲历者的口述;
第二钥,是文字??所有档案与书信;
第三钥,是器物??遗物、兵器、生活用具;
第四钥,是艺术??壁画、歌谣、皮影戏;
第五钥,是教育??守约塾与流动讲团;
第六钥,是制度??独立修史局与档案公开法;
第七钥,是人心??千万普通人愿意相信并传递真相。”
少年听罢,久久无言。
“原来你早就明白了。”
他轻声道,“七钥不在昆仑,而在人间。”
当晚,他们在新书院的地基上点燃篝火。
百余名弟子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加入守约之路的故事。
有人的父亲死于清言司暗杀,有人的母亲曾亲手埋葬跳崖战士的遗体,有人只是在一个雨夜听了场皮影戏,从此再也无法假装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