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篇来自东大陆帝国的文章被刊登在了美利联邦全球最著名科学杂志之一《科学》上,引起了来自各方的注意。
这是徐子诺第一次以科学家的面貌出现在外国人的视线里,而很明显,这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互联网时代十年内到来:帝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篇文原先是在发表在国内《帝国科学通报》的文章,这一期的杂志在国内卖到脱销,尤其是学生群体。
白秋所在的杂志社后来一再加版,基本上在帝都高校是人手一本,即使对科学不是很感兴趣的人也会因为这样跟风买来看,仿佛这样才能跟的上潮流。
也幸好,徐子诺深知自己的文采是属于那种专业性极强刻板严肃的风格,所以写完稿子就让布哩利用光脑软件进行了润色,这在未来是很普遍的写作助手之一。
也因此,整篇论文图文兼备,幽默生动,将原本的科学知识讲的深入浅出,十分易懂,这使的大部分人都能有愉快的阅读体验。
而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也第一次进入帝国人的视线。
后来文章不经意被一些在华的外国记者传到了国外,一开始是被一家小杂志转载,是为了博噱头,以此嘲讽帝国人的不自量力,异想天开,销量意外地不错。
偶然间这份杂志经由某位家庭主妇之手,出现在了《科学》的主编的餐桌上。
他不像是小杂志那些错把珍珠当鱼目的人,通篇阅读下来,顿时认出这就是联邦军部十三年前提出并用于军用计算机的因特网。
但是徐子诺提到的互联网却是将整个世界的网络连接起来的一张巨网,无论是相隔多远,只要有网络,就能够面对面交流。
这无疑是个很富有吸引力和前景的设想。
所以主编力排众议,将它搬到了《科学》的扉页这个重要的板块位置,显然,这引起了西大陆科学界的注意,毕竟无数科学家的荣誉之一便是能够被《科学》杂志刊登论文,而今天,一向只有原创论文、骄傲的《科学》杂志竟然转载刊登了一篇来自东大陆帝国的文章!
第63章各方反应
与此同时,帝国夏京。
《帝国科学通报》的办公室内,负责收集国外最新前沿科学信息的编辑放下手中的电话,呆坐在椅子上,神情有些恍惚,嘴里念叨着:“我滴个亲娘呀!
这下真是了不得啊,不得了哟!”
“白编!
白编!”
菜鸟编辑狂奔向主编的办公室。
“怎么了?没看我正忙着呢?有事说事!
别咋咋呼呼的。”
白秋确实很忙,自从去年跟徐子诺约稿,出了一期关于互联网的主题论文,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帝国科学通报》——这个帝国最老牌的科学杂志社便开始慢慢起死回生,之后又陆续收到了几位帝国科学院院士的稿子。
这几位要么是跟着徐子诺的研究员,为了紧跟老大的步伐,要不就是跟徐子诺关系好的老一辈教授,看到这,觉着有意思也投了稿,美曰其名造福后辈,要不就是默默无名自己钻研的青年科学家,看到杂志的反响好,便也试着发出了稿子。
今年年初,徐子诺又投稿了关于机器人的一些在他看来极其浅显的文章,有了之前的铺垫,竟然意外地引起了帝都各高校学子们之间的一股研究热潮。
这个年头,还不像后世那样,人们只对娱乐明星头条,社会不公事件、猎奇事件等感兴趣,相反,这是科学、教育最好的时代。
这个时候,帝国刚刚开始打开国门,国考恢复没几年,外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还没有完全渗透进帝国人的内心,生活温饱得到解决,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信息、知识的追求正处于最强烈的阶段。
国内百废待兴,学术方面比起国外在很多方面落后很多。
于是知识分子对于来自国外的前沿信息便格外地关注。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机器人的研究,国际上最前沿的机器人研究在扶桑国,国内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
徐子诺的论文无疑给了他们一个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别看只是一个方向,很多时候,科研缺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路,这能使得青年学子少走许多弯路,不丧失掉钻研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一旦打开了思路,后面便会衍生出无数可能。
帝国的青年学子们有无限的潜力和热情。
一开始只是帝工大学机械制造系内部的一个比赛,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经过校长的支持,演变成了帝都各理工高校学子的研究和竞争,甚至还一本正经地设立了帝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这一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