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很喜欢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影响圈」的概念。
他把生活中的事情划分成两个圈:影响圈和关注圈。
前者是我们能够影响和控制的事情,后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控制的事情。
我们许多压力和烦恼,其实都来自于想把前者努力扩大来覆盖后者。
但是,影响圈并不是我们想让它扩大、它就能扩大的。
它的扩大只能来源于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自身变得更好——可能是更好的状态,更出色的表现,跟外部世界更密切的联系……
所以,如果你一直把目光放在关注圈与影响圈之间,一直关注着那些你无法控制、却又想控制的事情,对事情是没有丝毫帮助的。
一方面,你并不能扩大影响圈去触这些因素;另一方面,这种关注所带来的焦虑,又会持续向你施加压力,让你更加难以迈出脚步。
因此,我给自己的一句座右铭就是:不要内耗,做有用的事。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想尽办法,都无法去干预和影响它,那么就不需要再操心了,因为对它的任何操心、在意、焦虑,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除了拖慢脚步,让我们停下来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这就是内耗。
有用的是什么呢?是把目光聚焦到我们能够去做、去行动、去改变的事情上面,去做一做,试试看。
不要担心会不会逾越安全边界,也不要担心会不会遇到意外。
任何在探索过程中遭遇的意外,都是一种对自己的锻炼和完善。
只有行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而当我们变得强大起来,也许原本无法通过的阻碍,就会为我们让路。
别人都在关注我,我不能犯错,不能破坏我的形象。
生活中,每个人在别人面前,都在扮演着一个形象,维护这个形象,用它跟别人交互、沟通。
这个形象有的跟我们的内在非常一致,有的会有一些差别,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当他的外在形象跟内在存在一定差距,而他又比较敏感时,就很容易产生这种心理:我要维护好我的形象,不能让它受到任何一点破坏。
存在这种信念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放大别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为,对别人一句无心之语都翻来覆去地想,时时刻刻在意着别人的看法:别人会怎么看我?怎么想我?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被别人讨厌?这样会卷入焦虑圈,我建议读者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这种焦虑,跟我有个几把关系。
这会使得他们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要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时常感到精疲力尽。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些举动会有强烈的「表演」痕迹。
也就是未必出于他们内心的本意,但为了维持好他们的现象,他们会被迫去「扮演」某种角色、做出某些行为。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一个更好的信念可能是:
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别人并不会这么在意我,「做自己」比刻意扮演更有用。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效应」在作祟。
由于我们通常会比关注别人更多地关注自己,因此很容易把这种心态代入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像我们一样关注我们。
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都很忙,都有许多事要操心、许多人要关注,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对我们投入过多的注意力。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揣摩的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其实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的闪念,根本就不重要。
因此,让自己更加自然地跟别人相处、交流,「做自己」,可能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一方面,当我们在「做自己」的时候,我们其实会有更好的表现。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我们不刻意去思考我们该如何说话、如何行动时,我们的表现才会更加自然,也会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为什么要为这种并不存在的压力而自我约束?自然一点,即使未必能有更好的效果,至少也能让我们自己感到更舒服、更畅快。
下一次,当你再一次陷入「别人会怎么看我」的思考之中时,不妨适时拉一拉自己,告诉自己:
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别人不会这么在意我;
去想这一点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看法;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更自然、更透明地展现自己,更好地找到「同类」。
我每一个行为都必须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这才是有效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