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高州基地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的航天综合中心,集研发、制造和发射为一体,承担了除卫星外的所有发射工作,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心脏所在,自建成来已圆满完成了方舟1号到9号的研制任务。
在那些浩瀚的资料中,宁安然尤记得其中有关空间实验室建设的项目中,有提到过将在高州航天基新建一个着陆场,专门用于空间站的着陆回收。
只把人类送入太空不难,难的是送出去后再安全接回来。
而和飞机落地需要机场一样,太空归来的飞船同样需要着陆场,且要求更高、条件极其复杂。
当年,我国立项载人飞船项目时,航天系统的老专家们单是为了确定是学苏联的陆降,还是老美的海降就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分析、论证、比较。
而在确定陆降后,他们更是历时4年,经过7次勘测,跨越和地勘了2万多平方公里,算废了几台计算机才最终有了现金举世瞩目的红旗着陆场。
几十年来,远在红旗场见证了方舟一号到九号的全部降落回收历程,运行至今良好,但随着空间站布局,东腾着陆场应运而生。
来接她的程俊和杨帆隶属基地宣传处,按理除非有采访报道任务,否则不会去一个没建成的着陆场,更何况还是来接她去基地的途中。
现在忽然转向,肯定是那边出了状况。
车外,黑云已笼罩大地。
宁安然打起精神,问:“程处,是不是有什么突发状况?”
杨帆在心里默默赞了句:不愧是名记者,这敏锐度真强。
程俊亦然,赞赏看了她一眼,道出原委:“勘测那边的同事车子翻了,人和设备都被困在雨里。
我们的车离他们比较近,现在先赶过去支援。”
高州基地建在茫茫戈壁滩上,遇到这样的极端天气,情况怕是会很糟糕。
多年职业习惯,宁安然首先关心的就是人员安全问题,“人没事吧?”
“说是没有大的伤亡,但雨这么大……”
程俊忧心忡忡地望向窗外。
“师傅,你别太担心。”
杨帆接过话,“师母经验丰富,肯定没事的。”
宁安然闻言一怔,看向面色凝重的程俊,“程处,您爱人也在那边?”
“对呀。”
杨帆抢答,“而且还怀着孩子,都5个多月了。”
尽管早就知道能选择坚守在这茫茫戈壁的每一个人意志都不一般,尤其女性,更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听见程俊爱人怀着5个多月的身孕还在参加户外工作时,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您爱人是做勘测的吗?”
宁安然问。
“她是做测控通信的。”
话音刚落,杨帆已打趣道,“师母是测控通信系统的副指挥长,比师傅官儿大多了。”
被调侃的程俊并不恼,笑呵呵地摸了把头,“对,她家里家外都是我的领导。”
简单几句话,就能看出这对夫妻感情不错。
啪嗒一声,一滴雨点打在窗上。
几乎没有任何间隙,斗大的雨块从天上倒下来,噼里啪啦地砸在车上。
眨眼间,电闪雷鸣,雨声轰响,仿佛巨人咆哮在苍茫大地。
驻扎香江时,宁安然那每年都要经历几回台风,也参与过几次特大暴雨的报道,但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雨,雨水既不是倾盆也不似瓢泼,而是像炮-弹,对,是远程炮-弹而不非子-弹,猛烈地轰-炸着大地上的一切,就连吉普车都被炸得连连晃悠。
车厢好似成了空鼓,承受着四面八方捶下的雨锤。
雨刮器疯狂地左右摇摆,前刻还在开玩笑的杨帆此时紧紧抓住方向盘,身子往前佝,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瀑布一般的雨幕。
程俊则是拉住车把,聚精会神地凝着导航上的红点,大声交待杨帆:“慢点,应该快到了。”
杨帆嗯一声,抓方向盘的手更紧了。
宁安然学程俊一样拉住了手环,再屏气凝神地看着那个慢慢移动的红点。
乌云遮天,暴雨如瀑,暗无天光的大地上只有他们的车灯发着微弱的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