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后来,怀王客死于秦,他的长子顷襄王即位,用其弟子兰作令尹。
由于是子兰劝怀王入秦,使楚怀王终于不归,楚国人因此对子兰很怪罪。
屈原对子兰贻误国事感到痛心。
他虽然被放逐,乃眷恋楚国,希望能回到朝中来;他忠君爱国,希望能挽救楚国的颓势。
但这一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嫉恨他,大怒,叫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顷襄王一气之下,便把屈原长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放逐,来到江边,且行且歌,脸色憔悴。
见到一个渔夫,渔夫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呢?”
屈原说:“世上的人大多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干净;众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依然清醒。
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夫说:“圣人能与世相推移,众人都醉了,你何不也喝点薄酒,何苦守身如玉,与世相忤,而招致被放逐的命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去;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拂去衣服上的尘土;人怎么能以清洁的身体去接受外界污浊的事物呢?我宁愿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受到玷污!”
于是他写下了《怀沙赋》。
就这样,屈原带着对楚国的深沉眷恋,带着他那坚贞、正直、高洁的品质,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气节和正义足可鄙视
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
“赏与罚”
是把双刃刀,做领导要想驾驭自如,就得有赏有罚,号令严明。
因此,领导者要牢牢掌握赏与罚的尺度,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努力做到赏罚分明,千万不可胡乱施舍。
前功不应抵后过
赏罚分明,是古今中外的领导铁则。
但是,对于从前曾有过功劳的人,如果在日后犯了严重的罪过,是不是可以顾及以前的善行,而免除或减轻其处罚呢?
统治者常喜欢以某人过去的功劳抵偿目前的罪过,以表示自己的宽大念旧恩。
然而这种行为却严重破坏了法制精神,削弱了领导力度,是领导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就法制精神而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也没有特权;即使过去曾有善行或功劳的,也同样不应因此享有特权,以此为自己减免罪责。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功与过是两回事。
统治与领导努力所为的都是未来,因此,用过去去限制或影响未来都是极为不当的。
诸葛亮治蜀时,对于罪行虽深、但恶意不大或情有可原的罪人,常免除或减轻其刑罚;而对罪行虽小、但恶意重大而不知悔改者,必加重处罚。
他这样做不是赞成以功抵罪制度,而只是着眼于犯罪者犯意的强弱而已。
另外,很多贫穷弱小的国家,常表示无法给予有功者足够的酬劳作为奖赏,以致无法有效地鼓励功臣创造丰功伟业;其实这大多都是借口。
奖赏最重要的是荣誉,是属于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
领导者只要是真诚地表示对有功者的感谢,即使只是口头上的奖赏,也仍可以得到有功者心悦的心理感受。
著名的美国IBM公司奖赏业务人员时,不仅用奖金,而且常租下整座体育场,使有功者在万千员工面前接受褒奖和赞扬;以此表示对商战英雄的热烈欢呼,这比任何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