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张良惊奇异常,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
后来,辅佐刘邦夺秦天下,争楚霸位,遂成一代名士。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
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亭》:“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中,杜牧感慨项羽逞一时之英雄,惜一时之名,不能忍辱负重,包羞忍辱,而自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汉初三杰”
之一的韩信在早年还是一名布衣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为人讥笑。
一天,当他在街上走时,迎面过来几个少年无赖。
韩信见了,急忙撤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
这时,几个无赖也发现了韩信,见他要走,其中一个一把抓住韩信的衣领:“你这个胆小鬼,见了我想跑,想往哪儿跑?”
他一眼又看见韩信腰下的佩剑:“哦,你小子还佩剑,你配佩剑吗?”
说着动手要解韩信的剑。
韩信往后一跳,挣脱了无赖的纠缠,想照旧走自己的路。
不料,被无赖一把抓住,“我说,你虽说人高马大,却是一个草包。
咦,生气了吗?你的嘴角抖什么?如果你是条汉子,就拔剑来刺我,咱们比划比划。
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听了,血一下涌上了头,他盯着那张无赖之极的脸想了很久,很想拔剑出来,与他决斗,凭自己的武功,是不怕他们的,但韩信的心里又在琢磨:“这几个家伙虽不怀好意,与之决斗却无太大意义。
唉,也罢,我就是从他胯下爬过去,他就能比我高明了吗?”
想到此,韩信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这时,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费于不足轻重的决斗上,虽然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仍能自强自新,终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大显身手。
他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投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强兵百万,指挥若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刘汉政权四百余年的基业立了汗马功劳,终于成就大业,名垂千古。
而那位无赖却连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包羞忍辱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应变术,在这种情况,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精神的污辱,但如果是已经有救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便不能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应该着眼未来,不做无谓的牺牲。
不逞一时之勇而毁掉自己的美好未来,小不忍则乱大谋。
珍惜生命,珍视自己才是上策。
把握时机巧进退
春秋时的范蠡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他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年,使越国强大,最后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因为他功勋卓著,要拜他为上将军。
范蠡知道越王心胸狭窄,可以共度患难但不能同享富贵,便坚持不受,并悄然离开越国,更名经商,富甲一方。
范蠡离开越国时,曾遗书一封给共过事的大夫文种,劝他尽早离开越王,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何不去!”
但文种并没有听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