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对待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上,要能够辨别出为人臣的忠奸。
清廉公正的领导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将个人利益置之脑后,所以,忠臣以国为先,而后才是自己的个人利益。
勤政爱民才能治理天下
“勤”
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治家治国均离不开一个“勤”
字。
因为勤能补拙。
朱元璋从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小和尚,能够走上皇帝的宝座,其中的巨大差距,自然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有句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对他来说,更知道好好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有喜有忧,喜的是得到了天下,忧的是怎样治理天下、守住这一份基业。
像许多其他朝代的开国之君一样,在做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安于享乐,而是经常吃不好、睡不好,心情焦虑。
他认为,履行皇帝的职责,最重要的还是勤于政事。
张士诚为什么会被自己打败,原因之中,主要的一条是他长期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把重大的治理责任委任给了某些权臣。
最后,权臣们得以能够欺上瞒下,导致内部腐朽。
通过总结元朝的灭亡,朱元璋也认识到,元朝之所以被消灭,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元朝君主把重大的朝廷事务都交给了几个大臣,自己则养尊处优、沉于享乐,而被委以重任的大臣则独断专行,任意胡为,欺骗君主。
这样的国家,哪有不被推翻之理。
朱元璋时刻牢记这些教训,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生病,都能坚持上朝理政。
史书记载,他每天一大早就上早朝,早朝结束后,稍为休息,就开始批阅公文和奏章。
午后,还去朝中处理政务,有时就与臣子们谈论历史和儒学。
一般要等到傍晚,才会起驾回宫。
史书还记载说,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如果想起什么事情来,就会立即放下碗筷,把事情写在一张纸条上,别在衣服上,生怕给忘记了。
有时候,衣服上别的字条太多了,就像打了许多补丁,他还戏称为“鹑衣”
。
他对自己勤于政事是这样说的:“朕自即位以来,经常以勤励自勉。
天未亮便临朝理政,傍晚时分才还宫。
深夜卧床难寐,便披衣而起,时而仰观天象,一旦发现星变,即刻忧心忡忡;时而思量天下之事,凡应当施行之事,便立即记录在案,俟天亮后上诏执行。”
史书记载了不少有关朱元璋勤于政务的事迹。
比如,朱元璋曾经在不到十天之内,一共批阅了各种奏札六百多件,处理国事达近三千四百件,实在是勤勉有加。
一方面,朱元璋自己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又要求臣下做到勤政。
他曾一度派出专门的人,在早五更天的时候,在京城的城门之上吹号角,并高声唱出下面这段话,以引起文武百官的警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