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
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
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曾国藩善用黄老之术以柔制刚,从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来。
其诗云: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诗中的屠羊说是一个帮助被伍子胥打败逃亡在外的楚昭王复国的隐士。
昭王回国后再三请他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受,宁肯继续过他摆摊卖肉的清贫日子。
曾国藩借用这一典故,告诉弟弟:“你知道我为什么在办公桌的左边挂满了朝廷的奖状,右边放了一大堆告发我们、咒骂我们的传单吗?人世间的事本来就如天平一样,这头高了那头就低,既不应有了功就忘乎所以,也不能被人骂就垂头丧气。
只要效法屠羊说的做法,把一切都看开了,荣誉也罢,毁谤也罢,都不过是蓝天上的一片浮云,一会儿就会被风吹散,成为往事。
那时,蓝天依然是蓝天,只剩虚空无垠,碧海无边。”
这倒不是曾国藩故作清雅,他无论是在京做官还是行军打仗,一生中都十分注意修心养性。
他的生活起居极有规律:早起,静坐,养气;然后处理公务;每天坚持写日记,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给家里写信。
对人对己,他都非常强调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独、谨言、有恒、勤俭、谦虚。
他一直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以耕为本,以读为先。
他反复告诫子弟,只要占住耕、读这两条,方能进可攻,退可守,家族长保富贵,个人立于不败之地。
以硬对硬时决不手软
在关键时刻,决不手软,以硬对硬,是非常必要的。
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以说一不二、十分强硬的手段培植亲信、排斥异己。
在唐代皇帝中,她是诛杀大臣最多的一个,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敢杀敢罚,从不手软;而对自己的宗戚亲信,则往往给以一步到位的提拔重用。
尤其是对与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大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不仅任其势倾朝野,为所欲为,就是在违法当斩时,武则天也敢拼了老脸从公堂、从监狱把他们特赦出来,日夜相伴。
面对武则天的强硬政策,李家宗戚显得软弱退让,毫无反抗的勇气和决心,结果屡屡成为刀下之鬼。
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李旦,更是懦弱柔顺,即使已登皇帝之位,也甘愿让出皇权由武则天执掌,不敢出一声为自己辩白。
一批效忠于李唐的大臣们,其中虽也偶有个把敢说敢为的人,然而独木难支,无不死于武则天的硬手腕和众大臣的软功夫之中。
这样,本来只想稍稍尝一尝女皇滋味的武则天,以硬对软,一屁股坐在龙椅上面,竟一坐就是十五年稳如泰山。
而且她为所欲为、言出必行,其权威更胜于大部分男性皇帝。
武则天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张柬之沉稳有谋,果断敢行。
年已八十有余,但复唐雄心须臾不忘。
早年任合州刺史时,便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约:“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
不久张柬之入朝为相,立即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控制京城军权。
同时又阴结一些要害部门,伺机起事。
当时武则天生病甚笃,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怕武则天去世,自己无法图存,所以也在居中用事,暗蓄异谋。
张柬之以为时机已至,不能再缓,于是又把同道桓彦范等都安插在羽林军中当将军,直接控制保卫皇宫的禁军。
诸事安排停当,张柬之便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门,并派人强行从东宫找来胆怯疑惧的太子李显,一起突入内殿。
二张听到风声,慌忙从武则天房里跑出来探听情况,恰被张柬之碰上。
张柬之毫不迟疑,即令就地处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