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其知可及也。”
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
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尽忠,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
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
这是孔子对“愚”
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
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
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
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
后人总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
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
“难得糊涂”
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写道:“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儿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儿小亏。
但“吃亏是福不是祸”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
,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
。
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儿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儿,真是算尽自家耳!”
在我看来,世上最可悲悯的人,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
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怀持小人之贼心的人。
为人处世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名于世,心地却十分纯朴善良。
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史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
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
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
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
《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
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
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惟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掉进钱眼儿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儿“糊涂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