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可能表示明亮或某种与光相关的特质,二者结合可能暗示与灵魂相关且有某种如光般的特质。
《説文解字》:“魄,阴神也。
从鬼白声。
”
“魄”
的本义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指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另一种说法讲“魄”
就与生命初始的某种物质或精神状态相关。
《说文解字》:“魄,阴神也。
从鬼,白声。”
段玉裁注:“凡传于生时曰魂,死则曰魄。”
“魄”
引申为依附于人体的精神、灵魂;一旦离开人体,魄也就为之变化而成鬼。
《太平御览》:“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
在古代,
“魂魄”
一词,常用来指人的精神灵气,“魂”
侧重于指人的精神意识,而
“魄”
更侧重于指人的形体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或气质,如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这里的
“魄”
就体现了人在受到强烈刺激时精神上的震撼。
讲到这里我们要将魂魄讲一下。
关于二者最好的讲解,应该是来源于孔颖达的注疏。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
旣生魄,阳曰魂。”
孔颖达疏:“人禀五常以生,感阴阳以灵,有身体之质,名之曰形,有嘘吸之动,谓之为气,形气合而为用,知力以此而强,故得成为人也。
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
旣生魄矣,魄内而有阳气,气之神者名之曰魂也。
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旣殊,魂魄亦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
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是魄在于前,而魂在于后,故云:旣生魄,阳曰魂。
魂魄虽俱,是性灵,但魄识少而魂识多。
郑氏《祭义》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耳目之聪明为魄,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气也。
人之生也,魄盛魂强,及其死也,形消气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