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里的年便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的意思。
后来,每一年都有一个节点,后来讲这个交替节点,也称之为年。
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在古代,各朝代过年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夏朝和我们现代是一样的,以孟春之月(即正月)为岁首,也就是把现在我们所说的农历一月作为过年的月份。
殷历以季冬之月(即十二月)为岁首,过年时间在农历十二月。
周历以仲冬之月(即十一月)为岁首,过年在农历十一月。
秦历以孟冬之月(即十月)为岁首,过年在农历十月。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等人制定了《太初历》,恢复以孟春之月为岁首,此后,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便基本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这一规定既符合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又与人们对春季万物新生的美好期望相契合,使得正月初一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
春节的固定日期。
古代称过年那一天为元旦,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区分公元纪年和中国传统农历纪年,将公历的1月1日改称为“元旦”
,而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之为“春节”
。
人每过一年就会增加一岁,由此有引申出年岁,岁数、年龄的意思。
《左传·襄公九年》:“公送晋侯。
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
’”
因为年都是以周期计算的,故此引申为时期、时代的意思。
左思《魏都赋》:“虽则衰世,而盛德形于管弦。
虽踰千祀,而怀旧薀于遐年。”
“年”
在古代还是一只神兽。
在古代,每到一年的岁末,便有一只穷凶极恶的怪兽——夕出来祸害百姓。
百姓只好请灶王爷请天兵天将来赶走他。
玉皇大帝便派了神兽——年下界除怪。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年终于在过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除掉了夕。
百姓们听到夕被除掉了,纷纷穿上新衣服,点燃竹竿,走到大街上庆贺。
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于是大家就把腊月三十晚上叫“除夕”
,把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称之为“过年”
。
而每年燃烧竹竿,也成为了庆祝方式之一。
竹竿发出的爆裂声,也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后来人们用火药制造的鞭炮代替了燃烧竹竿,称之为爆竹。
但还是把这也是“爆竹”
的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