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像”
字下注解:“韩子曰:象南方之大兽,中国人不识,但见其画,故言图写似之为象。”
后来由这种抽象的意义引申出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象征、代表的意思。
唐·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
后来又进一步引申出星象的意义,从而引申出历法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法则、法治的意思。
《尚书·中候》:“钦翼皇象。”
《尚书·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
如果要与其他事物相像的话,就要模仿原来的事物,故此引申出模仿、效仿等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
物品之间相似、类似后来也称之为象。
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说到“象”
,还有另外一个字“像”
,两个字是非常难以区分的。
在上世纪很多时候可以通用,但又各有各的用法,所以在上世纪上学的人们还很容易造成错别字。
2001年10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象’与‘像’的用法研讨会”
。
该会议对“象”
“像”
二字的用法作出明确的界定:“象”
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
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
从此,对这两个字做出了清晰的定义。
“床”
,在古代也写作“牀”
,一说其实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多数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爿”
(pan)是古代床的象形,释为“床(牀)”
。
到了战国时期,在“爿”
的右边加了一个“木”
代表床的材质是有木头。
古代的床和现代的床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睡觉的地方,但开始时主要是用来坐的。
《说文解字》:“牀(床),安身之坐者。
从木爿声。”
由此可见,古代的床类似于中国北方一些地区所使用的“土炕”
,既可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
但当代大部分地方的床仅仅用来睡觉的卧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