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三纲五常”
。
古代所推崇的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准则即为“三纲五常”
。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纲常”
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政治哲学着作《春秋繁露》里,而这一思想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孔子。
儒家主张“纲常”
的概念,是为了通过确立名分来建立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制度,规范各阶级人民的行为。
在今天看来,“三纲五常”
的封建礼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自然天性。
这件事情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在古代,这套礼法却长时间契合了封建制度,稳定了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华民族自觉自强的刚性意志、忠诚仁孝的气节品格,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话说回来,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
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
,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
。
虽然父道叫慈道,对于父亲来讲严就是慈。
父母下面对应的子道就是孝道。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
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的发挥,都是对这个字的解释而已。
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
,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
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
将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
懂了“孝”
,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
“忠臣必出于孝子”
的道理。
到这里,我们就把五伦中的“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其余的那几项,我们也会在后续的解说中逐步讲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