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说文解字》:“义(义),己之威仪也。
从我、羊。”
义的本意即为自己的威仪、礼仪;又表示合乎正义的。
在古代儒家的学说中,“义”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切思想或行为最高的乃至唯一的准则,人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于义。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义、尚义的传统。
连占山为王的强盗都会打着一个义的旗号把开会的地方叫做聚义厅。
正因如此,汉语中的“义”
字被赋予了“正派”
“公正”
“正当”
等美好的含义,甚至具有“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
。
这样崇高的意义,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仁至义尽”
。
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
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
,此字初文作“豊”
,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说文解字》:“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li,feng),豊亦声”
。
“礼”
本指举行祭神的礼仪、敬神祈福;礼是和祭祀相关的。
后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例如:“敬礼”
“礼貌”
等。
还引申指“礼物”
,即用来表示敬意的物品。
古代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礼”
引申为指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后来在重大活动中,“礼”
还有表示仪式的意思,如:婚礼,典礼等。
在儒家思想里,“礼”
与仁互为表颂,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