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骨头都是人或是动物死后遗留下来的,所以进一步引申为尸骨、尸体的意思。
同时由胫骨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由此指代人的身体。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有趣者,谓之人。”
在本文中,骸指的便是人的身体。
古人辞官不做,称“乞骸骨”
,意思是请皇帝将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吧。
这里的骸是“四肢百骸”
的缩略语,代指人的整个身体。
“垢”
,形声字,始见於篆文,从土,后声。
左边的
“土”
旁表明与泥土、尘土等有关,右边的
“后”
表示读音,也可能有表示
在后面、落后的意思,暗示污垢往往是附着在物体后面或不显眼处等。
本义是指污秽、脏东西,主要是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如《说文?土部》:“垢,浊也。
从土,后声。”
由具体的脏污引申为比喻意义上的丑恶、耻辱等。
《庄子?让王》:“受天下之垢。”
进一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脏、不干净的状态以及脏的东西。
用作动词时,有弄脏、玷污的意思。
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在具体事物中,还用于指一些特定的脏东西,如
“水垢”
,是指在水壶、水管等表面形成的白色或黄色的沉淀物;“牙垢”
是指牙齿表面的污垢。
“想”
,形声字,最早见于春秋金文。
其字由“相”
和“心”
两部分组成,“心”
字像心脏的形状,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古人认为心是思考的器官,表示心里有所考虑,有所思索的意思;“相”
字由
“目”
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