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其繁体字为“诛”
,形声字,最早见于小篆时期,其异体字为“?”
,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比“诛”
要早些。
“?”
形象的表现了光明正大用戈诛杀的意思。
我们今天主要讲“诛”
,在小篆字形中从言(讠),朱声;言表意,和言语相关,表示用语言声讨的意思;朱表声也表意,朱指红色有光明的意思,表示谴责、讨伐是正大光明的;另一说是时与血、杀戮等概念相关联;两者综合,可见本义是谴责、责备的意思。
《论语?公冶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这里的意思是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说文解字》:“诛,讨也。
从言朱声。”
《说文解字注》:“讨也。
凡杀戮、纠责皆是。”
这里的注解讲的是讨不仅仅是声讨、谴责,也有杀戮的意思。
《广雅》:“诛,杀也。”
《《礼·月令》:“诘诛暴慢。”
注:诛者,戮其人。
《史记·项羽本纪》:“立诛杀曹无伤。”
既然要声讨,声讨完就要对声讨对象进行征伐,故此引申出表示讨伐、征讨的意思。
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
同时又引申出治罪,惩罚的意思。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斩”
,其繁体字为
“斩”
,会意字,出现时期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
其字形左边是
“车”
,右边是
“斤”
;“车”
在古代最初指战车,在战争等场景中有重要意义,常与军事、战斗等相关;而“斤”
是斧头的象形,代表一种砍伐工具;两者结合,可能表示乘战车用斧头砍砍伐、截断等行为,体现了当时战争或劳作中与砍伐相关的活动。
故此,其本义是砍断、截断的意思。
《说文解字》释:“斩,截也。
从车,从斤。
斩法,车裂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