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39章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总体而言,西汉以举贤良为盛,东汉以举孝廉为盛。

所谓孝廉,就是指因孝敬父母,办事廉洁而被举荐。

察举实行未久,钻营请托和弄虚作假之风就盛行起来。

到汉桓帝,汉灵帝时,出现了"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的现象,足见当时的察举制已经糜烂,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利益勾连的谋私渠道。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制度基本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

九品官人法"

所谓"

九品官人法"

,一开始是各州郡都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的高低。

九品官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直到下下,一共九品。

后来变为由中央选派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然后朝廷按评定的品级录用。

而且后来担任中正的大多都是"

着姓士族"

,他们评量人物的标准也变成了以门第,出身为先,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所以,所谓的"

九品官人法"

,也逐渐演变成为士族豪门操纵政治的工具。

一直到隋炀帝开千古先河,立科举制,用人制度才趋于完善,寒门士子也才有出头之日。

至唐朝,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制度正式确立起来了。

士人可以不经推荐,直接报名投考,经过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

《论语》记录的正是春秋时期,这也是一个所谓“礼崩乐坏,瓦釜雷鸣”

变革的时期。

这个时期除了国学教育,也出现了像孔子这样的私学教育,给了一些地位低下的寒门子弟一些学习的机会。

取士的方法除了举荐也出现了自荐。

这两句话说的意思是士子学好了,有余力了,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进入仕途参与政务,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做官以后,有了余力更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力争治国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养猪去了[快穿]漫兽竞技场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传奇篮神魏武侯枭门邪妻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绝世保安事业脑咸鱼在八零我的未婚妻是主播武林店小二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三国之天下无双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抢救大明朝龙符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七十年代小娇媳赤骨天梯我和大圣是兄弟太古神王韶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