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力量更强、信息更灵通的生产者或商人,往往能在交换里占据优势,剥削弱势群体,这种不平等关系也隐匿在日常交换活动里,随着资本积累后续还会不断放大,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埋下伏笔。
资本的总公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商品)-G(货币)-W,其目的是获取不同的使用价值,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
例如,农民卖出粮食换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农具,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但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货币所有者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卖出商品换回货币,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起初看似无意义,毕竟要是G和收回的G’等量,就只是平白折腾一番。
可在现实里,货币所有者追求的是G’>G,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此时的货币就转化成了资本,G-W-G’也就成了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存在着矛盾:依据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只会改变商品的形态,不会产生价值增值;要是不等价交换,贱买贵卖,一方的获利是另一方的损失,在整体社会层面,价值总量也不会无端增加。
那剩余价值到底从何而来,这一矛盾亟待解开。
劳动力的买和卖
要解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在被消费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存在于人的身体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它就发挥作用。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在法律上拥有人身自由,能够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决定是否出售以及出售给谁;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自由”
到一无所有,除了出卖劳动力别无生计。
这两个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兴起、封建生产关系瓦解的历史进程里同步形成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其价值由生产、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涵盖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生存、教育、训练等费用,会因地区、时代、劳动强度的差异有所不同。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极为特殊了,它在消费过程(劳动)中,不但能创造出等同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还能够创造出额外的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增值的秘密所在。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就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要按照价值规律支付等价。
在市场上,双方看似平等自愿地达成交易,资本家付出货币获取劳动力,工人拿到工资维持生计。
但只要进入生产环节,工人的劳动创造远超自身劳动力价值的财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种表面的平等就掩盖了背后剥削的实质。
资本家借助购买劳动力这一关键环节,启动了资本增值的循环,让货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本,开启资本主义生产的运转链条。
喜欢恶毒女配沉浸式被舔请大家收藏:()恶毒女配沉浸式被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