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们几乎是清一色的参加过当初联军的军人,虽然有过经验,但这次毕竟是私人性质了,明政府每人给他们发了一小笔钱就把他们打发上路,这些人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是什么状况,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进入兵道,这才发现那里已经是满坑满谷的人,见他们来了,纷纷围上来问:“兄弟去哪儿啊?搭我车吧。”
以下是他们之间最常见的对话形式和内容。
明朝人:“大哥的车去哪儿?”
汉朝人:“你想去哪儿我就送你去哪儿。”
明朝人:“我也没想好我该去哪儿。”
汉朝人:“那我给你介绍一下沿路的站点。
你要是钱多就去蒙古草原旅游去,要是没钱建议你先去秦朝,包你一出站就有工作,活儿是累点,工资高。”
明朝人:“汉朝怎么样?”
汉朝人:“汉朝现在先别去,闹饥荒呢,签证也不好办。”
明朝人:“大哥是汉朝的?”
汉朝人:“是呀(说着一指身后的车夫们),干我们这一行的基本全是汉朝的。”
“那去秦朝多少钱呀?”
“你给200育才币吧。”
“太贵了吧?”
“兄弟,你这可是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啊。
除了给国家上税以外,马车的折旧和马饲料一抛我基本没赚头的。”
“给你150。”
“别说了,180你走就走,不走您换辆车。”
“走吧。”
……
当然,180不会光拉一个人,事实上那车跟出租车差不多,车厢里头能坐六个,车夫旁边还能坐一个……所以车夫们通常也会这么喊:“走了走了啊,秦朝,再来两个人就开车。”
自然,你要是想在唐宋等中途站下车车费也会相对便宜一些,可是因为那些地方暂时还没有客源,所以价钱很不好讲,最多给你再省个10钱20钱的。
汉朝人干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占先天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联军,对兵道还很陌生。
不过在刘邦的培训下,基本都能很快上岗。
渐渐的,其中一些脑子灵光的还自发性地办起了小规模的旅行社。
尤其是那几个朝代的人也开始出游以后,他们还配合当地人开展了包食宿的“唐朝一日游”
“宋朝三日游”
等项目,慢慢都形成了自己主攻的特长项目,有的只跑长途,有的只负责短线运送。
针对想要务工和旅游都不耽误的这种心理,有人还开了慢车线,就是到一个地方之后停留半天,你可以转转当地最富盛名的景观,买点土特产什么的再继续上路。
在初期,秦朝就招募来了数以万计的外地务工人员。
各朝派出的人基本都是参加过联军的士兵,毕竟手上没什么钱,过不起潇洒的游历日子,出门先找份工作是当务之急。
短短几天时间,来帮秦始皇修长城的人就达到了10万,工程进展一日千里。
秦始皇没乐几天就又开始发愁了,这叫个花钱如流水一般呐,秦国那边还打着仗呢,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为民工们发放工资了。
刘邦倒是支助了他几十万育才币,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无奈,秦始皇也只得把主意打到了赚外汇上。
胖子开始还是有点轻商的思想,刘邦让他一起干运输的时候没答应,现在人家已经形成规模了,再去插一脚就显得不仗义了。
可是胖子也不笨,衣食住行,行才是最后一个,他就着重搞前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