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那是钉在两条横木上面的四块木板,击打的伤痕还历历在目。
这道北门,当时曾被法军攻破过,后来换了一块门板,用以替代现在挂在墙上的那块;那道门正在院底半掩着,它是开在墙上的一个方洞里的,堵在院子的北面,墙的下段是石块,上段是砖。
那是一道在每个庄主人家都有的那种简单的小车门,两扇门板都是粗木板做成的,更远一点,便是草地。
当时两军争夺这一关口非常激烈。
门框上满是殷红的血手印,历久不褪,博丹便阵亡在此地。
鏖战的狂涛还留存在这院里,当时的惨状历历在目,伏尸喋血的情形宛然如就在眼前;生死存亡,有如昨日;墙垣呻吟,砖石纷飞,裂口呼叫,弹孔沥血,树枝倾斜战栗,好象力欲逃遁。
这院子已不象一八一五年那样完整了,许多起伏曲折、犬牙交错的工事都已被拆毁。
英军在这里设过防线,法军突破过,但守不祝古堡的侧翼仍兀立在那小礼拜堂的旁边,但是已经坍塌,可以说是栖壁徒存,空无所有了,这是乌古蒙宅子仅留的歼迹。
当时以古堡为碉楼。
礼拜堂为营寨,两军便在那里互相歼灭。
法军四处受到火枪的射击,从墙后面、顶阁上、地窖底里,从每个窗口、每个通风漏、每个石头缝里都受到射击,他们便搬一捆捆树枝去烧那一带的墙和人,射击得到了火攻的回复。
那一侧翼已经毁了,人们从窗口的铁栏缝里还可以看见那些墙砖塌了的房间,当时英军埋伏在那些房间里,一道旋梯,从下到上全破裂了,好象是个破海螺的内脏。
那楼梯分两层,英军当时在楼梯上受到攻击,便聚集在上层的梯级上,并且拆毁下层。
大块大块的青石板在荨麻丛里堆得象座小山,却还有十来级附在墙上,在那第一级上搠了一个三齿叉的迹樱那些高不可攀的石级,正如牙床上的牙一样,仍旧牢固地嵌在墙壁里。
其余部分就好象是一块掉了牙的颚骨。
那里还有两棵古树:一 棵已经死了,一棵根上受了伤,年年四月仍在冒青。
从一八一五以来,它的枝叶渐渐穿过了楼梯。
在那礼拜堂里当年也曾有过一番屠杀。
现在却静得出奇。
自从那次流血以后,不再有人来做弥撒了。
但是祭台依然存在,那是一座靠着粗石壁的粗木祭台。
四堵用灰浆刷过的墙,一道对着祭台的门,两扇圆顶小窗,门上有一个高大的木十字架,十字架上面有个被一束干草堵塞了的方形通风眼,在一处墙角的地上,有一个旧玻璃窗框的残骸,这便是那礼拜堂的现状。
祭台旁边,钉了一个十五世纪的圣女安娜的木刻像;童年时代的耶稣的头,它不幸也和基督一样受难,竟被一颗铳子打掉了。
法军在这礼拜堂里曾一度做过主人,随后又被击退,便放了一把火。
这破屋里当时满是烈焰,象只火炉,门燃过火,地板也燃过火,基督的木雕像却不曾着火。
火舌灼过他的脚,随即熄灭了,留下两段乌焦的残肢。
奇迹,当地的人这样说道。
儿时的耶稣丢了脑袋,足见他的运气不如基督。
墙上满是游人的字迹。
在那基督的脚旁写着:安吉内。
还有旁的题名:略玛约伯爵、哈巴纳阿尔马格罗侯爵及侯爵夫人。
还有一些法国人的名字,带着惊叹号,那是愤怒的表示。
那道墙在一八四九年曾经重加粉刷,因为各国的人在那上面互相辱骂。
一个手里捏着一把板斧的尸首,便是在这礼拜堂的门口找到的,那是勒格罗上尉的遗海从礼拜堂出来,朝左,我们可以看见一口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