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的首篇。
这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篇自始至终只是铺叙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抒发人们对东皇太一的虔诚、尊敬、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九歌·东皇太一》作为《九歌》的开首篇,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
“太一”
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
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
而“东皇”
,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
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
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
至于“太一”
,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
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
作结,一呼一应,贯穿着祭神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从而突出了主题。
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东皇太一,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天神。
据《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的注释记载,太一是尊贵的天神,因祭祀太一在(楚国的)东方,故称“东皇太一”
。
《九歌·东皇太一》是祭祀东皇太一的歌辞,属于《九歌》中的迎神序曲。
其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
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方沅湘一带地方民间风俗相信鬼神,喜欢祭祀,祭祀时必定奏乐歌舞来娱乐鬼神。
屈原流放在这一带,模仿这种祭歌形式,创作了此诗。
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
而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之前。
东皇太一的神格与太一祭祀的渊源,是《楚辞》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
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
先秦时期,《吕氏春秋》云:“万物所出,造于太一”
。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记载:“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吉日良辰好时光,恭恭敬敬祭上皇;手持长剑玉为柄,身上佩玉璆锵响。
瑶席玉器压四角,供奉鲜花散芳香,蕙裹熟牲兰为垫,敬献杜酒花椒汤。
举起鼓槌齐敲鼓,鼓声敲得咚咚响;节拍稀疏而缓慢,吹竽鼓瑟高声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