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别妻献赋(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却说司马相如,字长卿,系蜀郡成都人氏。

司马相如少时喜好读书,学习击剑,为父母钟爱,父母喜欢叫他犬子,因此那时他的名字是司马犬子。

司马相如入学后,仰慕战国时期的名人蔺相如的为人,故更名为司马相如。

这个时候,蜀郡太守文翁,吏治循良,大兴教化,遂选择本郡士人,送京肄业,司马相如亦得与选。

至学成归里,文翁便命司马相如为教授,就在市中设立官学,招集民间子弟,师事司马相如,入学读书。

遇有高足学生,辄使为郡县吏,或命为孝弟力田。

蜀民本来野蛮,得着这位贤太守,兴教劝学,风气大开,嗣是学校林立,化野为文,后来文翁在任病殁,百姓追怀功德,立祠致祭,连文翁平日的讲台旧址,都随时修葺,垂为纪念,至今遗址犹存。

莫谓循吏不可为。

惟文翁既殁,司马相如也不愿长期作教师,遂前往游长安,用钱买了个郎官,成为汉景帝刘启身边的武骑常侍,司马相如虽然少年时候曾经学习过剑术,但是司马相如不喜欢这个职位,究竟还是喜欢文学艺术,而汉景帝刘启也不好诗辞歌赋。

正值梁孝王刘武入朝,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等人跟随梁孝王刘武入朝,司马相如与他们相见甚欢。

后来,司马相如索性说自己生病,于是请就免职,前往梁地游居的时候,梁孝王刘武特别优待他,互相讨论,并且命司马相如与数位士人同住,得于一起作诗写歌,喝酒作乐,逍遥生活,因此他和多名儒生游士一起生活了数年。

闲暇的时候,由此创作出了《子虚赋》,传播出去,一时溢满京城。

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去世,同行的那些友人皆纷纷离开了,司马相如在那里也没有地方可以安居,没奈何于是返回家乡成都,但是他家境贫寒,家中只有四壁,父母早已亡故,就是有几个族人,也是无可倚赖,穷途落魄,郁郁无聊,又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偶然记起了临邛县令的王吉,是自己多年好友,并且曾与自己有约,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

等语。

此时正当贫穷失业的时候,不能不前往相依,司马相如乃摒挡行李,径自赴往临邛。

王吉却不忘旧约,闻得司马相如到来,当即欢迎,并问及司马相如的近状。

司马相如直言不讳,王吉代为扼腕叹息。

王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遂与司马相如附耳数语,相如自然乐从。

当下用过酒膳,遂将司马相如行装,命左右人搬至都亭;使他暂时寓居亭舍,每日必亲自问候。

司马相如之前尚还出来相见,后来却屡次挡驾,称病不出。

偏王吉仍日日一至,未曾少懈。

附近民居,看见县令仆仆往来,伺候都亭,不知是什么贵客,寓居亭舍,有劳县令这般优待,逐日殷勤。

一时轰动全邑,传为异闻。

临邛县有很多富人,第一家要算卓王孙,次为程郑,两家人的僮仆,各不下数百人。

卓氏先祖世居赵国,以冶铁致富,战国时候便已着名。

及赵为秦灭,国亡家灭,只剩得卓氏两夫妇,辗转迁徙蜀地,流寓临邛。

好在临邛亦有铁山,卓氏夫妇仍得采铁铸造,重兴旧业。

汉初榷铁从宽,榷铁即冶铁税。

卓氏坐取厚利,复成巨富,蓄养家僮八百人之多,良田美宅,不可胜计,程郑由山东徙至此处,与卓氏操营的事业相同,彼此都是富户,并且同业,当然是情谊相投,联为亲友。

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一日卓王孙与程郑谈话,说:“听说王县令有个贵客,我们备办酒席,去请他过来,自尽地主情谊。”

乃即就卓家为宴客地,预为安排,两家精华,一齐搬出,铺设得非常华美;然后具柬请客,首为司马相如,次为县令王吉,此外为地方绅富,差不多有百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抢救大明朝是他唯一的光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三国之天下无双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极品捉妖系统乱世情歌:农门女将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神圣罗马帝国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七十年代小娇媳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事业脑咸鱼在八零太古神王传奇篮神神农别闹赤骨天梯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大话之神枭门邪妻我和大圣是兄弟西游记:四川话版我的未婚妻是主播绝世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