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却说汉文帝刘恒既赦免了医者淳于意,令他们父女回家。
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上奏说:“酷刑由来已久,陛下哀怜百姓,实乃天下黎民之幸。
臣等昧死请求:本该剃光头发、带着枷锁的,改为白天守城,晚上舂米;本该被割去鼻子的,改为打三百大板;本该砍去左腿的,改为打五百大板;本该砍去右腿的,和杀了人却罪人先告状的,和官吏贪赃枉法的,和看护政府财物却自己去偷盗的,都在市集中斩首示众。”
又因为在缇萦上奏的文书中,有刑者不可复属一语,令汉文帝刘恒大为感动,遂下诏革除肉刑。
诏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
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丞相张苍等人奉诏后,改定刑律,条议上闻。
诏书明令废止三项肉刑并制定替代方案:
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剃发戴铁钳服四年劳役(男子筑城女子舂米)
劓刑改为笞三百:保留割鼻的肉体摧残改为笞打三百下。
斩左趾(脚)改为笞五百:截断左脚趾改为笞打五百下。
斩右趾(脚)改为弃市:原截断右脚趾改为斩首死刑。
汉文帝刘恒一并皆同意了这些建议。
这虽然是汉文帝所谓的仁政,但非由孝女缇萦上书,汉文帝刘恒亦未必留意及此。
可见缇萦不但全孝,并且全仁。
小小女子,能做出这般美举,怪不得千古流芳了!
极力阐述闳扬。
此次改革由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主导实施,但是新制出现了“死刑率上升”
的问题,而且主刑的官吏们如果打累了,就要换有力气的人接着打,罪犯们往往还没挨完该打的板子,就已经被打死了。
所以如果非得说汉文帝是仁德之君王的话,也是只是名目上的仁德,并不是实际上的道德之君。
后来汉文帝刘恒听闻淳于意善于医术,于是召淳于意入宫相见,并且询问他的医术学自何师等情况。
淳于意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
而在这些答词中,他将自己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即为后世所称的“诊籍”
。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记录,而且比西方诊籍的创立早数百年之久。
在这些“诊籍”
中,淳于意介绍了25个病例,记载了患者姓名、职业、里籍、疾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方式和预后推断等情况,从中反映了淳于意高超的医术。
淳于意在“诊籍”
中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功病例,也承认有诊断错误的时候,在应对汉文帝刘恒的询问时,淳于意坦率回答说:“我不是一个诊断完全正确的医生。”
他在“诊籍”
中还真实地报告了治疗效果:25例患者有10例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对病历记载的认真和忠实态度,对于后世医家重视医案记录有很大的影响。
淳于意在医学上的最大贡献是首创《诊籍》。
随着时间的流逝,淳于意看过的病人越来越多,许多过去他看过的病人,再遇到病又来找他,他已经记不清以前是怎样的诊断和开出什么药方了。
还有些疑难病症过去看过,可当时的方剂并没有保留,现在又要重新做起。
这样往往重复做类似的和相同的工作,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积累和总结经验。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淳于意于是开始着意在诊断时随时记录病人的情况,并保存起来。
从此他所诊治的病人,都留有病案,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职业、居处、病名、脉象、病因、治疗、用药、疗效等。
他把这些病案装订成册,起名叫《诊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