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蒙古军队也是和冷锋的军队交手过的,双方之间也互有攻防,但是总体来说,蒙古人要想逃跑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一次却不一样,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是蒙古人发动冲锋攻击。
诸葛隆中这边的正面防线上只有三万人,以三万人对阵三十万人,就是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
如果让要三万名手持枪械的军队,去冲击三十万人规模的冷兵器军队,还有可能出现意外或者是伤亡。
要让三万热武器装备的军队,只是防守的话,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别说是三十万人,就是百万雄师,也别想越雷池一步。
这就是武器方面划时代的差距,不是靠简单的人数优势可以弥补的。
等到武阳关外的三十万蒙古军队出现明显的败像时,想要再退回武阳关内已经失去了机会。
诸葛隆中为何只是安排三万名士兵防守在阵线上,并没有将全部兵力压上去进攻。
除了没有这个必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有针对的吃掉这支三十万规模的蒙古军队。
以十万人对阵三十万人,完全可以做到一边倒的屠杀。
无论蒙古人采用什么样的战术都不行,就是来自时代的科技碾压。
就算国师再如何天才,时代的局限性也遮住了他的眼睛。
以前的诸葛隆中也是如此,直到进入了洪山庄之后,经过两年多的沉淀,这才在眼界方面有了本质的提升。
不过诸葛隆中的军事认知,连二战时期的水准都没有达到。
毕竟人的才能就是再怎么突出,也无法领会到这个时代所以没有出现的东西。
冷锋在洪山庄的研究院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目前所研究的东西,基本上是以机械为主。
就拿武器装备来说,最高水准也就是搞出火炮。
作为军事指挥家,所有的策略,都是根据目前所拥有的武器装备来制订的。
国师如此,诸葛隆中亦是如此。
两人的水平高低,在这种大规模的战役之中最能体现。
当然,影响战争胜败因素的,不仅仅是看双方指挥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的悬殊。
如果两方的武器没有多大差别的话,国师的布局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别说是用三十万大军来对战十万大军了,哪怕就是人数方面比诸葛隆中这边少,也能够达到战略目标。
而诸葛隆中的战术安排,也同样是基于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认知,采用这种战术安排,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当蒙古军队的退路被切断之后,就标志着三十万蒙古军队就要葬送在这场战役之中了。
之前诸葛隆中预留的一万名士兵,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
这一万并没有直接加入战斗,但是却将所的火力去对准了武阳关的城门。
城外有三十万蒙古大军,武阳关内还有十来万守军。
在正常情况下,武阳关的城门就是出关的三十万蒙古大军的后方,就算是前方战事不利,他们也可以后退回到武阳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