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十二(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十二章

高加林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就出不来了。

他非常感谢亚萍的细致周到,能够为他考虑到这么多。

亚萍带给他的这些书中,除了各类新版的文学杂志,还有外国经典和四大名著;史学书籍和百科全书。

这些是他以前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他不知道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得到的这些知识宝库。

就算是委托朋友,怕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从整个选书流程来看,都是专门为他高加林定制的。

她南京的朋友,不可能知道高加林适合阅读哪一方面的书籍吧!

只能说明,这些都是黄亚萍事先拟好,要求她的朋友挑选的。

可是,有些新版书,她也未必知道啊!

唉,有心的姑娘。

高加林沉浸在忘我的阅读里。

到这时,我们才真正看到一个文艺青年对书本的痴迷程度。

那份对知识的渴求,是建立在多年来“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路线,对广大群众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逐渐摆脱思想文化上的禁锢,探索新知的求知欲被打开,极度渴望读书学习的一种迫切心态。

我们从“恶补”

一词即可见当时青年读书的饥渴程度。

校园外同样是读书的盛况,经历过“文革书荒”

后。

群众更加珍视书籍,街头巷尾均可见读书的人群,夜晚的天安门广场上席地而坐的人群捧书阅读,人们把阅读、探索、思考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

新华书店门前排队购书的场景更是司空见惯,连街边书摊上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

此外,恢复高考点燃了群众读书学习的热情,读书活动也就顺应、契合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西北这个偏远的“名不见经传”

的小县城,条件哪堪与大城市相比较。

只有凤毛麟角被挑选剩的书籍,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流转到了这个小地方,于是,一本书从一个班级,传到一个年级,及至最后传遍学校,最后,书归何处,不了了之。

学校外面的人借走了,也就没了归还之意。

人太多,具体谁借出去的也未可知。

甚至谁带进来的也追不出个结果。

这是高加林,他们那代学生的阅读经历。

所以,学校偶尔有点好书,怕最终被传到外面而遗落民间,不得已只能铁将军把门,想要阅读,需要凭借私人关系,孝敬好图书管理员,还要交三倍的押金,保证借出的书绝对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人类现象,我们似乎唯有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

改革开放的意义,像“四人帮”

这类丑恶的现象被从源头上根除,人们渴求精神食粮的补充,这样的滑稽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可爱,无论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可笑或是极端尖刻,都是为了求知,都是为了解放灵魂,都想在心灵深处求得答案。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譬如深圳,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渔村,一片沼泽地,会在若干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

而在我们偏僻的西北高原,仅仅有点复苏的迹象,连“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的核心政策都迟迟推行不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国工程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明婚暗恋绝世保安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当反派绑定了女主系统龙符特种岁月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韶光艳极品捉妖系统枭门邪妻漫兽竞技场重生之都市邪仙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七十年代小娇媳凌天至尊太古神王万界基因九龙吞珠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武林店小二事业脑咸鱼在八零